第25章 新鮮事物(1 / 1)

“這樣,我現在打一個電話,給你們看看。” 說完,楊鶴齡又拿起聽筒,把手指塞進下面的木盒,不停地轉動那些阿拉伯數字。 “你們貼近一點聽,裡面有聲音。” 我和譚嗣同把耳朵湊過去。果然,聽筒裡傳來一個年輕女人的聲音。 “你好,這裡是貝爾公司電話局。” “麻煩幫我轉下香港273。” “好的。先生稍等。” 一會,聽筒裡傳來一個老男人的聲音。 “陳叔,是我。我爹在不在?” “在的,少爺你等一下。” 聽到楊鶴齡要和他爹說話,我和譚嗣同便把身子挺直,往後退了一步。畢竟聆聽人家父子之間的對話,有點不禮貌。 “爹,是我。你要的那些藥材,康壽延已經拿到家裡了……嗯,爹,這個你放心,我會招待好的。那我讓人明天給你帶過去……好的,那掛電話了。” 打完電話後,楊鶴齡笑著對我們說道:“打電話就是這麼簡單。先把聽筒提起來,按下1234。這是澳門貝爾公司電話局的號碼。 很快就會有一名接話生接電話。你告訴她要打給哪裡,香港還是澳門,再告訴她對方的電話號碼。接話生就幫你接通了。然後就可以和對方通電話了。” 譚嗣同問道:“假如電話線真的鋪上的話,在澳門真的能打電話回北京?” “當然可以。” 譚嗣同和我對視了一眼,都是匪夷所思的神情。 北京到澳門大概有四千五百里路。如果就這樣,便可以和北京的親人通話,那真算得上是千里傳音了。小時候聽的那些神話故事裡的情節,居然成了現實。 “那打一下電話需要花多少錢?” “我們家是包月的,便宜一些。如果在外面打電話,澳門的商家一般會收30文錢。這是兩分鐘內的價錢。超出兩分鐘外,每一分鐘再收你10文錢。” 在北京,如果不是打仗或者是荒年,我記得30文錢差不多可以買3斤米。打兩分鐘電話就花費3斤米,這的確是不便宜。 楊鶴齡彷彿猜到我心思,笑著說道:“比起以前,要專門派一個人去送書信。打電話其實便宜很多。尤其我們家是做海外貿易的,資訊和時間就是金錢。 有時候差一天,貨物的價格都會發生波動。電話還是比書信方便、實惠太多了。而且,隨著使用者越來越多,我相信打電話的費用會逐步下降的。” 我和譚嗣同頻頻點頭。比起書信的漫長,電話還是快捷太多了。 那一刻,我不禁望著電話機出神,心裡很迫切,想給我阿爹、阿孃,或者是師父,又或者是小萍,打一通電話,隨便聊上幾句也行。 畢竟,離開北京很久了,甚是想念。 這三斤米,我雷老俠也出得起。 可惜,我身邊的人,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沒有一個人有電話號碼。 我們三人是傍晚時分才到的,加上楊鶴齡又讓廚子多炒了幾個菜。所以,那天晚餐開始的時候,天色已暗。 “唐三,開下電燈。” “好的,少爺。” “啪”的一聲,一個僕人拉了一下繩子。廳裡面突然有了光。 “這就是電燈?” “是的。” 隨著楊鶴齡的介紹,我和譚嗣同同時仰望著天花板。 上面,一個葫蘆狀的玻璃器發出迷人的光芒。 多年以來,我已經習慣了油燈的昏暗。一時間,我對電燈的明亮有點不太習慣,不知所措。 比如,剛端上來的雞肉裡,我一眼就能看出,哪塊是雞屁股,哪塊是雞翅膀。 不像以前,在幽暗的油燈下,我要伸頭過去,眯著眼睛看一會,才決定去夾哪一塊。 飯後,楊鶴齡為了解去我們的疑惑,又帶我和譚嗣同,去看了他家裡的鉛蓄電池,大致告訴我們電燈的原理。 電話、電燈、電池等等這些,以前只在報紙上看見過它們的名字。但在今夜,我終於有機會和它們零距離接觸。 楊府有很多空閒的房間,我們便住了下來。那晚,我早早就躺在床上,卻難以入眠。 那些新鮮事物,好像有種魔力,讓我著迷,也讓我震撼。 第二天早上,在洗漱和用過早餐後,楊鶴齡、康壽延兩人又把我和譚嗣同拉到院子裡,說是要教給我們,使用一種全新的工具。 “這是什麼?” “這個叫腳踏車。” 經過昨晚,我對新鮮事物已經有點鈍感。 但看到楊鶴齡、康壽延兩人騎著只有兩個輪子的腳踏車,在院子裡一邊嬉笑,一邊快速地移動,我還是再次迷茫了。 腳踏車不像馬,有四個蹄子。他們為什麼能夠不摔倒呢? 在院子裡轉了幾圈後,他們兩人開始向我和譚嗣同介紹起腳踏車。 這個奇怪的工具下面有兩個大輪子,外面包著一層叫做“車胎”的東西。上面還有一個車把和鞍座。輪子、車把和鞍座之間用幾支鋼管連線在一起。 輪子能轉動的關鍵在於最下面的踏板。當踏板被轉動後,就會帶動鏈條,進而轉動輪子。人坐在鞍座上,手扶車把掌握方向,腳蹬踏板就可以前進。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