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何時北伐?(1 / 1)

至正二十五年九月,王保保親率大軍,護送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回京城。 在進入帝都的前夕,兩人在營帳中密談。太子問了他自己最想問的一句話。 “我想,逼陛下退位,繼承大統。你,支不支援我?” 王保保沉默無語。 營帳中的空氣突然凝結了。 太子冷冷地看著王保保,恨不得把他嘴巴撬開,逼王保保說出他想聽的那兩個字。 可王保保始終倔犟地不吭聲。 他的沉默實際上已經告訴太子答案了。 良久,太子嘆了口氣,走出了營帳。 第二天,大軍繼續朝京城進發。 在距離帝都不到二十里的地方,王保保停了下來。太子也停下馬,疑惑地看著他。 “怎麼啦?” “太子殿下,前面就是京城了。我就送殿下到這裡吧。” “你不打算進京?和我共商國事?” “我還有其他事情要急著處理。” “很好!” 說完,愛猷識理達臘猛地一抽馬鞭,繼續縱馬前行。而他的臉,因為惱羞成怒,變得通紅。 待太子的人馬已走遠,王保保便令大軍轉向,前去河南。 兩軍漸行漸遠。 到了十月,愛猷識理達臘給駐軍在河南的王保保,下了一道詔書。 其大致意思是說,現在南方故土淪陷於賊手,本應由我親征。 但由於我身體有恙,特封你為總兵官加河南王,替我總制天下軍馬,揮師徵南,收復國土。 但王保保的反應非常耐人尋味。 他遲遲按兵不動,直到二十六年二月,才給西北四雄李思齊、張良弼、脫列伯、孔興下令,讓他們率軍南下。 張良弼本來就是孛羅帖木兒的盟友,而脫列伯、孔興曾是孛羅帖木兒的部下,和王保保是敵非友。這三人首先抗命。 張良弼的回信還算溫和,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就不率軍南下了,丞相你自便吧。 因為王保保已被元廷封為中書丞相,所以張良弼以官職稱呼他。 而李思齊也拒不奉命,且回信十分不客氣。 “我與汝父同鄉裡,汝父進酒猶三拜,然後飲。汝於我前無立地,今敢公然調我耶。” 他這個人,除了已去世的察罕帖木兒,別人的話一概不好使。 若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都在,這西北四雄自然是聽命的。 而現在的王保保不過是二十出頭的小年輕。這四雄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也就是說,除了漠南的一些王爺來助力,這徵南之事看來只能靠王保保本部人馬了。 三月,王保保的主力大軍終於動了,但詭異的是,不是往南方,而是朝西北進軍。他準備教訓一下西北四雄。 王保保此時在想什麼,沒人知道。或許,他也不想被太子當槍使了,而想學明玉珍,在西北割據一方,自立稱王,或者稱帝。 四月初,西北大戰又起。 剛開始,王保保主攻的是張良弼。 見戰事對自己不利,張良弼急忙將兒子送到李思齊那裡當人質,請他幫忙。 李思齊答應了,也加入混戰。 王保保在西北,開始一VS四。 在京城的鐵鍋、愛猷識理達臘父子見狀,氣得直跺腳,屢次派使者勸和,皆無果。 到了二十六年十一月,我見北方內戰又起,暗暗叫好,心知大事有望,便入宮去見鐵鍋。 這幾年來,鐵鍋很少召見我,我也很少主動見他。 上一次見他,還是上一次的時候。 當我再次見到鐵鍋時,發現他不知何時,突然變老了。一個四十六歲的中年人,神情憔悴,兩鬢已發白。 “陛下金安!” “你來看朕了。好久沒見到你了。” 他一見到我,神情十分親熱,起身拉著我的手,讓我坐在他旁邊。 “陛下,你的氣色不太好,還望保重龍體。” “保重龍體有什麼用?這天下都快是別人家的了。” “陛下何出此言。” “唉,這不明擺的嗎。朱元璋很快要統一南方了。應該很快就要北伐了。 而他們還在內鬥不止。我看,再打下去,不用別人動手,我們自個就要分崩離析了。” “請陛下不要灰心,我想去一趟山東,察看軍務,加強防備,以防賊軍偷襲。至於王保保、李思齊他們,只要陛下多勸解,我想,他們會罷手的。” “不提他們了,還是你最關心朕。要是你會指揮打仗就好了。” 鐵鍋一聽我要去督察軍務,突然笑了起來,還叨叨絮絮叮囑我,去到地方要給士兵們打氣,要看佈防圖合不合理,還要看軍糧夠不夠,等等。 他真的老了,說話囉裡囉嗦的,不再是以前那個充滿雄心壯志的少年,像是一個迴光返照的老人。 我突然間,有少許愧疚,又有幾分心酸。 又聊了一會後,我離開了皇宮。 十幾天後,我帶著星陣、菠蘿,以察看軍務為名,借道山東,南下應天府,去找朱元璋。 一到應天府,卻撲了空,見不到他,依舊是李善長接待的我。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