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察罕帖木兒之死(1 / 1)

不出所料,在我的煽風點火下,孛羅帖木兒、察罕帖木兒兩人的矛盾逐漸銳化起來。 在朝堂上,兩人爭取賄賂鐵鍋身邊人,為自己爭權。在地方上,兩人放縱自己的手下,爭取地盤。 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孛羅帖木兒的部將方脫脫在遼州,因為爭取地盤,屢次與察罕帖木兒的部將八不沙交兵。 這事在當時鬧得有點大。朝廷派出知樞密院事——兀良哈臺前去遼州,調解好長時間,未果。 直到至正二十年五月,鐵鍋親自下詔,下令“今後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部將,毋得互相越境,侵犯所守信地,因而仇殺”,方脫脫和八不沙才肯罷手。 但自從遼州內鬥起,孛羅帖木兒、察罕帖木兒兩人的矛盾就公開化了。 第一回合,遼州內鬥,兩人平手。 接下來,兩人開始相爭總兵官一職。 鐵鍋召開廷會商議了很久,終於在二十年七月,下詔任免孛羅帖木兒為總兵官,統領天下軍馬。 第二回合,爭總兵官,孛羅帖木兒勝出。 但察罕帖木兒不服,幾次抗拒孛羅帖木兒的命令。他這總兵官指揮得了別人,指揮不動察罕帖木兒。 到了二十年十月,鐵鍋下了一道聖旨,讓駐守太原路的陳秉直,調防到別處,換由孛羅帖木兒的部將駐守。 這山西的太原路可是個好地方啊,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當初,李淵就是在太原發的家。 孛羅帖木兒很高興,立刻派殷興祖、保保、高脫三人領軍去接手太原路。 可三人到了太原城下一看,傻眼了。 太原城門緊閉,城上守軍個個彎弓瞄著他們。太原城的守將陳秉直在城頭往下高喊。 “你們回去吧!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按照慣例,這城池,誰打下來的,就是誰來守。” 殷興祖打馬上前,喊道:“可我們是奉朝廷之命前來換防的!” “這個我不管!反正李大帥說了,太原不能讓。希望殷將軍不要讓我難做!” 陳秉直口中的李大帥,便是察罕帖木兒。而他正是察罕帖木兒的手下部將。 當時,察罕帖木兒的軍糧,很大部分是從太原取得。這太原路,事關自己的經濟要脈,怎肯拱手讓人。 結果孛羅帖木兒、察罕帖木兒兩軍就在太原路開練起來,幹得挺激烈。 後來,孛羅帖木兒又派脫列伯,再率軍去打太原。而察罕帖木兒這邊,也同樣派出瑣住,去支援守太原路的陳秉直。 這是兩人第二次大內鬥。這一打,就打出火花來。 當年十一月,孛羅帖木兒又派兵攻汾州。而察罕帖木兒毫不示弱,以兵拒之。 雙方在山西一帶全面開戰,可以說是大打出手。 也就是說,隨著朝廷官軍在與劉福通的紅巾軍交戰中,不斷減員。 元帝國不得不依賴以地方義軍為主力的孛羅帖木兒、察罕帖木兒等人。 而現在,這兩人自恃兵強馬壯,元帝國已經指揮不動他們。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這話一點不假。 正當朝堂上下,不知如何調解兩人矛盾的時候,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在二十年年底,反了。 之前,鐵鍋下詔給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讓他在木兒古徹兀屯田、練兵,還指望他以後南下收復國土。 阿魯輝帖木兒的兵確實是練出來了,足足有十萬軍馬。可他卻打算拿來打鐵鍋,還特意派人寫信給鐵鍋。 “祖宗以天下付汝,汝已失其太半;若以國璽付我,我當自為之。” 鐵鍋看信後冷冷一笑,回信寫道:“天命有在,汝欲為則為之。” 恰逢,禿堅帖木兒正好駐軍在京城附近。鐵鍋便令禿堅帖木兒去進攻陽翟王。結果不敵陽翟王。 直到至正二十一年九月,知樞密院事老章率領大軍再次討伐阿魯輝帖木兒,才平定了陽翟王之亂。 在這期間,西北的李思齊和張良弼這個兩個悍匪,還打了兩場硬戰。 比起南方,北方豪強們的爭鬥更加激烈。 孛羅帖木兒、察罕帖木兒兩軍在山西開練了五個月後,到了至正二十一年三月,孛羅帖木兒終於有所剋制,主動和察罕帖木兒議和,撤軍駐守延安一帶。 第三回合,太原之爭,雙方平手。 到了二十一年四月,在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的支援下,鐵鍋同意察罕帖木兒進軍山東。 第四回合,山東之爭,察罕帖木兒勝出。 五月,在元廷的授權下,察罕帖木兒統領除孛羅帖木兒之外的各路兵馬,大舉進攻山東。 這一次,察罕帖木兒認為山東境內的各路紅巾軍相互殘殺,已元氣大傷,對齊魯之地是志在必得。 但察罕帖木兒萬萬沒想到,他會殞命於此。 和察罕帖木兒料想的一樣,進軍山東非常順利。 當年七月,他入山東,當月收復東昌、冠州。 八月,他收復長清、東平、棣州、濟南等地。田豐、王士誠等部皆降。 九月,察罕帖木兒幾乎收復山東全境,唯獨益都一城攻不下。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