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通擊退官軍,並拿下成皋後,開始開倉濟貧,一時從者如雲,實力大增。 到了六月的時候,他已經先後攻下週邊羅山、真陽、確山、葉縣等地區。 同月,方國珍擊潰了江浙行省的軍隊。朝廷對方國珍這個牆頭草無可奈何,又開始試圖招安他。 由於劉福通、方國珍兩股勢力在軍事上節節勝利,再加上受“黃河石人一出天下反”歌謠的影響,各地反元的起義迎來大高潮。 到了八月,彭大、趙均用、芝麻李三人響應劉福通,在徐州起義,拿下徐州城,並向四周擴張。 當月下旬,徐壽輝、鄒普勝、彭瑩玉、倪文俊、陳友諒等人接著在羅田起義,很快佔據蘄水、黃州等地。 後來,明玉珍在隨州,布王三在南陽,孟海馬在襄陽,鄧南二在瑞州,郭子興、孫德崖等人在濠州,也先後起義。 這些起義軍中有不少白蓮教徒,受韓山童、劉福通的影響,大多頭戴紅巾。因此,元廷把他們都稱之為紅巾軍。 但實際上,這些起義軍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各打各的。 在初期,以劉福通、徐壽輝兩股起義軍的實力最強,聲勢也最大。 其中,徐壽輝的起義受彭瑩玉和尚的影響更大一些。早在這次大起義的十三年前,彭瑩玉和大弟子周子旺在袁州,組織六千白蓮教徒起義反元。 但這次起義,結果是失敗了。周子旺被殺。彭瑩玉領著殘部突圍,帶著周子旺的女兒周芷若隱姓埋名,以逃避官兵的追殺。 但這些年來,彭瑩玉可一直沒忘記反元的志向,又發展了一大批信徒。徐壽輝便是其中之一。 彭瑩玉見徐壽輝相貌非凡,在當地威信極高,還做主把貌美如花的周芷若,嫁給徐壽輝,鼓勵他起兵反元。 正好,劉福通在潁州起兵成功。徐壽輝受其鼓舞,見狀便在三個月後也起兵反元,並在當年十月正式稱帝。 雖說韓山童、劉福通和彭瑩玉、徐壽輝這兩支隊伍,起義之初都是以白蓮教徒為班底,但卻是一個牌子,兩套人馬。 大家完全談不上是朋友,只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元帝國,而暫時相安無事。 兩者的宣傳口號也不大相同。韓山童、劉福通說的是“明王轉世”,而彭瑩玉、徐壽輝說的是“彌勒降生”。 當然,明王和彌勒是同一個神靈,只是形態不同。彌勒佛生氣後,就會變成為大輪明王。 韓山童還對外宣稱,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高舉大宋的招牌反元。 而彭瑩玉、徐壽輝起義晚了三個月,發現“大宋”的商標已經被人註冊了,索性便自立為帝,國號“天完”。 “天完”就是在“大元”上面各加上“一宀”,意思就是我徐壽輝不但要騎在你大元頭上,還要給你大元一個蓋帽。 正因為劉福通和徐壽輝有諸多區別,習慣上把各路紅巾軍,區分為北方、南方紅巾軍兩大派系。 像彭大、趙均用、芝麻李、郭子興、孫德崖等人雖然各有各的地盤,各帶各的軍隊,但都遙尊劉福通迎立的“小明王”韓林兒。 而明玉珍、鄧南二等人則遙尊徐壽輝為皇帝。明玉珍後來就乾脆加盟徐壽輝建立的“天完”政權,聽他指揮。 唯獨方國珍這個牆頭草,他不屬於紅巾軍系列。他單飛。 這些起義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在地盤穩固,建立割據政權之後,開始拉攏地主、豪強、士大夫階級加入一起幹。 比如大名鼎鼎的劉伯溫、胡惟庸、李善長都是加入起義軍的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在發展初期,由於缺錢、缺糧,絕大部分起義軍都採取劫富濟貧的方法,來吸引海量的流民、貧民加入。 比如,徐壽輝等人起義後,公然喊出的口號就是“摧富益貧”。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地主豪強害怕起義軍侵犯到自己的利益,紛紛打著保鄉、勤王的旗號,自發組織"義兵",來幫助元帝國對抗起義軍。 發展到後來,這些地主豪強支援的勢力,逐漸發展成為元廷指揮不動,但又主動對抗起義軍的割據勢力。 實力較強悍的有孛羅帖木兒、王保保、李思齊、張良弼、陳友定等人。 他們類似於黃巾起義時,後來發展成為地方諸侯的董卓、孫堅、公孫瓚、馬騰、劉備等人。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 天下大勢風起雲湧時,我依舊在監察黃河治水。當一個又一個驚雷炸開之時,賈魯聽到後十分震驚,而我心裡卻樂開了花。 至正十一年十一月,黃河治水功成。在舉行告祭河伯的儀式後,我和賈魯便雙雙回京覆命,並獻上《河平圖》。 鐵鍋觀之大喜,給了賈魯和我不少獎賞,還加封賈魯為榮祿大夫、集賢大學士。 我本以為,鐵鍋會為了各路紅巾軍起義的事愁眉苦臉,然而並沒有。 在回京的幾天後,鐵鍋又召賈魯和我入宮,設宴為我們治水慶功,還讓哈麻、樸不花、禿魯帖木兒三人作陪。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