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構陷他的眾臣,以及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于謙是冤死的,但在最高權力的歸屬這樣大的利益面前,一個人的生命算得了什麼?
于謙以“意欲迎立外藩”獲罪,和岳飛因“莫須有”罪名喪身如出一轍。岳飛手握重兵,本來就遭到趙構以及南宋文官集團的提防,他還不知趣地說:“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他公開宣稱要北伐,迎接徽、欽二宗回來。這趙構能不著急嗎?他父親和哥哥回來了,他這個皇位就不穩固了。岳飛是軍事天才卻是政治弱智,等待他的當然是“莫須有”罪名,這罪名能不能服眾,當然不是趙構、秦檜首先要考慮的,現實的權力總比身後歷史評價重要些。手握絕對權力的人,要搞死一個人,安個什麼罪名還不容易?
史載:“及(于謙)籍沒,家無餘貲。”當初瓦剌首領也先要歸還英宗,大臣商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可見代宗是很擔心自己的哥哥回來的。可於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代宗只好說:“從汝,從汝。”
于謙不但沒有阻止迎接英宗,反而勸說猶豫不決的代宗把英宗接回來。禍根是他自己種下來的。于謙自取其禍的根本原因是他太剛直忠貞,心裡只有朝廷的威望,而沒有考慮個人的安危。這樣的人,在中國殺機四伏的宮廷政治中,被殺掉是情理之中的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不吸取岳飛教訓的于謙(2)
詩以言志,大多數人熟悉于謙那首《石灰吟》,他還有一首七律,知道的人不多,從這首《嶽忠武王祠》,可見他對前輩忠臣的景仰和效法,沒想到他倆的結局都是那樣相似。詩曰: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
薛瑄的“不識抬舉”
薛瑄是明代的大理學家,創立了河東學派。他是山西河津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
正統年間,他因為得罪了權勢熏天的大太監、自己的同鄉王振,差點被處死。他得罪王振,原因用現代一些人的眼光來看,是他不識抬舉。
正統八年(1443年),王振問三朝###、大學士楊士奇:“我的同鄉誰可以重用?”楊士奇推薦了學問和官聲都不錯的薛瑄。於是皇帝下旨,把他從提學僉事(大約相當於###一個督學)提拔到大理寺少卿的高位(最高審判機構的二把手)。這王振重用自己的老鄉,顯然是想在朝廷培植自己的羽翼,和皇帝第一號紅人攀上老鄉關係,對別的官員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薛瑄這老兄升官後,毫無謝恩的表示。楊士奇這個官場老油子提醒他去拜見王振。薛瑄一口拒絕,理由是:“拜爵公朝,謝恩私室,吾不為也。”中國曆朝歷代,官職這個公器常常被有權勢的人用來做私自的人情送人,可他就是不願意遵照這個潛規則行事。一天,在東閣議事,公卿們紛紛上前拜見,薛瑄屹立不動。王振過來向他行禮,他也不還禮。升你的官,你不謝恩,這倒罷了,場面上你都不給人家面子。這下薛瑄徹底惹怒了王振。
你要知道大部分朝廷官員是如何巴結王振的。據《明通鑑》記載,公侯勳戚都稱呼王振為“翁父”。工部郎中王佑,因巴結王振被很快升為本部侍郎;都御史王文、陳鎰,都跪在門口迎接王振;兵部侍郎徐晞向他卑躬屈膝,不久提拔為尚書。一時間士大夫喪盡廉恥,卻怡然自得。
對這個不識抬舉的同鄉,王振一直想找機會陷害打擊。兩年後,王振的侄兒王山和一個剛死去的指揮的小妾通姦。王山想娶這個妾,指揮的大老婆不同意,於是小妾誣告大老婆毒死了丈夫。這個案子到了大理寺由薛瑄審判,經審訊小妾承認自己是誣告,薛瑄秉公替指揮的大老婆洗冤。都御史王文(就是那個跪著迎接王振的監察部長。監察官員都這樣,大明吏治可見一斑)等人誣衊薛瑄故意替人開脫罪責,又彈劾他受賄。薛瑄被逮捕入獄,判處死刑。
在監獄裡等待處死的時間內,薛瑄還讀《易經》,毫無懼色。到了行刑那一天,王振的家奴在灶邊哭泣。這個王振大概還挺關心下屬的,問家奴哭泣的原因。這個家奴說:“聽說薛夫子今天將受刑,所以傷心。”連自家的奴才都同情薛瑄,王振也有點感動,再加上別的官員求情,薛瑄被釋放回家,罷官為民。後來“土木堡之變”後,王振死在戰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