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歡◇迎◇訪◇問◇。◇

第12節:大夫,請先把自己治好(6)

政府的某些行為無疑是必要的,但即使是執行良好的自由民主政體有時做的事情也遠遠超出了它們的能力範圍以及責任範圍。有時社會上會出現強大的壓力,迫使政府去做某些事情,而實際上什麼都不用做的效果可能好得多12。在任何時代,政府最多聽到的都只是那些希望它採取行動的人的聲音。政治家和官員們如果說採取干預行動會讓情況變壞,因此最好是不採取措施,那樣做對他們自己往往沒有好處。相反,這些掌握政治權力的人如果透過干預讓其他人對自己產生依賴性,還可能得到個人的好處。

此外,即使認同政府應該採取行動,也不表明行動的方法就一定是正確的。例如,計劃經濟國家的歷史就表明,即便用心良苦,但在設計干預方法的時候也可能出現重大缺陷。好的政策有什麼含意呢?它們通常是常識而已,但不幸的是,許多人的見識卻與常識有著很大的出入。

所謂有效的政策,第一個要求是符合如下部分特徵:例如可信、可預測、透明,以及在時間和行動上要有持續性等。私人部門的人士如果不知道政府想要的結果,就不會採取政府所期望的行動,他們還需要知道,自己有沒有其他選擇。或者說,政策必須是可以預測、可以相信的。如果政策的執行可以打折扣,被管制的產業的行為就會使政策難以維持。在這個過程中,政策的執行成本會大大提高。

可信度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貿易自由化。如果企業人士知道,若干年之後對進口的限制會消失,他們就會更快地進行結構調整,這反過來會減少相關人士的成本:工人們知道企業可能會進行精簡,因此會及早嘗試尋找其他的就業機會;投資可能更多流向其他領域等。但如果政策的變化缺乏可信度,那麼企業和工人會認為,如果不採取調整措施,對自己可能更有利,同時推測政府到時候果真會食言。由於沒有做出調整,如果真的執行了預定的政策,其成本就會高於做了調整的情況。因此,政府屆時可能會真的做出讓步。在這種情況下,政策缺乏可信度將成為自我實現的事情,其後果不但是對於當前的領域調整有害,還會影響到政府在其他方面的信譽。所以說,政府的軟弱會帶來不必要的成本。這正是透過國際間的協議來推動自由化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因為國際協議可以增強政策的可信度,讓結構調整更堅決地進行,同時強化政府的信譽。在環境保護政策方面,也會有類似的情況。

有效的政策的第二個要求是其直接性。假定存在某個典型的市場失靈,那麼合理的政策就是直接針對這個失靈採取行動,而讓間接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例如,出於這個原因,以及後文要提及的討論,用貿易政策來解決環境問題可能就不是最好的辦法。還有,即使我們承認,農業政策應該包含經濟、社會、食品質量和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目標,那我們也很難相信,透過提高價格來刺激產量是能夠同時達成這些目標的最好途徑。很大的可能是,希望同時做到一石三鳥的政策到最後可能什麼都不能實現。歐盟實行的一般農業政策就是這方面的絕好例證:它在經濟上增加了生產的成本;在社會上沒有能夠保護農村原來的生活方式;它導致食品的質量下降;此外還造成了環境的惡化。

※虹※橋※書※吧※BOOK。※

第13節:大夫,請先把自己治好(7)

另一個案例是減少所謂溫室氣體的政策。成本最少的政策是:讓所有經濟活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邊際成本達到同一水平,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均衡狀態,人們就可以增加邊際減排成本高的產品的生產,降低邊際成本低的產品的生產,從而在總排放水平相同的情況下獲得更有價值的產出。這樣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對排放稅的徵收不應該有例外的情況。

有效的政策的第三個要求是發揮激勵的作用。政策應該誘發預想的行為,這包含兩層的分析:首先是市場的激勵……透過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經常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果人們知道採取某個不受政府歡迎的行動要交稅,採取某個受歡迎的行動會得到補貼,那麼稅收和補貼就比數量控制和命令效果更好,因為它們是合乎市場規律的措施。

其次,也是更深層的激勵機制,乃是把市場失靈視為產權不完整導致的結果。如果這樣的失靈能夠得到糾正,市場自己就能產生最好的結果。麥克米蘭教授以美國的排汙權交易為例對此進行過介紹,根據1990年的《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美國環保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