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猶太人為什麼優秀 作者:津夏

寬恕之前,人有修復自己的責任。只要對方的心中還有憤怒的火種,總有它一天會燃燒,會引起更大的災禍,會讓更多的人捲入紛爭。 贖罪日也叫“上帝的審判日”。這不是說上帝會在這一天帶來解決紛爭和罪過的辦法。如果對上帝的判決不滿意,上帝也無能為力。贖罪日是要人們自己對一年中的罪過﹑錯失和敗進行清算,然後再祈求上帝的認可。這樣解釋似乎更正確一些。 喬治?華盛頓在小時候承認自己砍斷了櫻桃樹,並且發誓說自己不再做這種事情了,因此,他的父親原諒了他。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得到的最大感動不是承認砍斷櫻桃樹的誠實品質,而是認識到自己錯誤後的悔恨之情。有了這種悔恨之情,人們才可能有決心不再犯用同樣的錯誤。 贖罪也是如此,必需有一顆悔過和勇於改正的心。借用來比拉比的話就是“如果人承認自己的罪過,並且對此有深深的悔過之情,上帝就會對他產生憐憫之情。如果認為自己沒有缺點或是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正確,那上帝是不會幫助這種人的。” 大衛王曾經因愛慕自己部下之妻,將部下殺害。像他這樣犯下殺人和通姦的罪行而能被上帝原諒,就是因為他從自己的心和靈魂裡面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深深地悔悟。 悔悟在希伯來語中叫“teshubah”;同時還意味著“迴歸”的意思,就是迴歸自己的本心。 《聖經》說:“懇求上帝吧,這樣你才能生存。”拉比們認為,求助於上帝,向上帝迴歸就是世人的責任。即使上帝來到世間,而人又拒絕他的教誨,那上帝也不能幫他們走向正途。即使上帝要用他的慈悲之心來寬恕世人,而世人卻沒有罪過,那也就沒有寬恕的必要了。這就要求世人有決心擺脫罪惡深重的過去,從新做人,並和上帝的意志保持同一步調。 “即使犯了罪過,只要有改正之心就可以了”,如果一個人有這種想法,上帝是不會原諒他的。這種話本身就是對正義的褻瀆。說這種話的人一邊說著“我錯了”,一邊重複著同樣的罪過。認為只要承認罪過就萬事大吉的人,心裡並沒有罪的概念。這樣,即使是真誠的後悔也沒有意義,因為他們已經將罪過和悔恨習慣化了。 按照拉比們的見解,上帝對人所犯的罪行有三次警告,如果超過三次還不見悔改,作為懲罰,就會拿走他們的靈魂,讓他們一生都走在悔恨的道路上。《塔木德經》也允許人有三次犯錯(當然只限於道德方面的過失)的機會,但絕對不允許第四次犯錯。 和罪惡劃清界限,用真心來悔悟是向萬物之源的上帝的迴歸。&nbsp&nbsp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人生的意義

人可能是一種“罪”的產物,而不是由父母的性慾將其帶到這個世界上的。父母的性慾只是作為人在世間生存的一個關鍵點而存在。 “人的靈魂是由上帝創造的,未出生以前一直在天界培育。在快要誕生到世間時,人就被轉移到母親的胎腹中。能不能遵循在天界所學的善決定了他在世間的人生。” 最初,亞當的罪給了世人死亡的命運,但這不是最終的死亡。對於人,死亡可能是恐怖的。“人生的課題就是帶著對死亡的恐怖,與邪惡對抗,最終贏得勝利。人類靈魂的義務就是重返天界,向上帝報告在世間取得的成果。” 如果說一個人一生都沒有在惡的誘惑面前迷失方向,是不太可能的。人在出生的時候並沒有帶著一個完美的道德靈魂。猶太神秘主義者認為,人在出生以前,他的靈魂在天界學習了什麼是善,所以人有一種向善的本能。善惡的觀念是人性中固有的。只是,善惡的觀念是一種不成型的觀念,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接受惡的誘惑的考驗才能不斷圓滿。 有人在這種考驗中中途放棄,選擇了惡。也有人在不斷的失敗中站起身來,鼓起勇氣繼續向善。這就像立志於考試合格的學生一樣,有的人只有一次考試合格,有的人卻一次兩次,不斷地合格,還有的人在一次次失敗之後失去了及格的希望。如果達不到一定的基準就會被淘汰,這種考驗可以說得上是殘酷。但是,為了保持“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最近,日本出臺了一些政策拯救在社會各個方面被淘汰的人。對於體味過流浪之苦的猶太人來說,這種溫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為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來拯救被淘汰者。猶太人關心的是怎樣努力使自己不被淘汰。 說到考驗,它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就是“可能合格”。在人格形成或者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上帝會允許一定的失敗並給予再生的機會。這是上帝的慈愛,世人應好好把握。 幼兒在學習獨立行走的時候,只有我們這些不對其伸手相扶的父母才是真正地幫助了孩子。人的一生糾纏了很多惡和誘惑,怎樣擺脫它們,上帝也無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