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你只要做三件事,一點都不難。
(1)假設。假設你要辦一個網站,你的收入模式是網際網路廣告。
需要多少員工你最清楚,你說吧。
房租、水電、差旅,你不說我也可以判斷,就算是我的一倍,或者兩倍?
電腦、辦公裝置之類的費用,你說出員工人數,我到網上一查就出來,你找也行。
廣告例價單,不用自己想了,Google 、百度、阿里巴巴網站上下載後打對摺。
網站推廣費,好哇,你撞到我槍口上了,告訴你,我創業乾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廣告公司,全世界最大的品牌推廣案我都做過無數個,現在當VC,這都是我的行業資源。花廣告費和花VC 的錢不一樣,VC 的錢是可以拿來燒的,廣告費是要看效果的,不行就得停。告訴我你獲得每一個使用者的成本是多少?你每一個活躍使用者的成本是多少?你每一個付費使用者的成本又是多少?
(2)收入預測表。你要是籠統談收入的話,這件事很難,巴菲特也做不了;你要是笨人笨方法地做,它很容易,越具體越容易,咱按月來做吧,咱也來玩一玩幼兒園小娃娃們辦家家:
三個月建網站,三個月公測,第七個月開始正式計算流量賣廣告 天呀,我也太摳門兒了,再多給三個月吧,第十個月開始正式計算流量賣廣告,這樣行了吧?
算你十月份剛開始賣廣告,手段還不熟練,十月份收入可以照樣計算為零,夠講情理了吧?那十一月、十二月;明年一月、二月、三月 一直加到第三十六個月,細心的話可以再計算一下節假日期間可能的起伏,粗心點兒的話就算個合理的月增長率,這樣總會加了吧?
(3)現金流表。加減法,這一步我不逼你了,讓你讀一年級的兒子或讀三年級的女兒,老婆、女朋友、媽、姨、叔、奶奶、外公 誰代勞都沒問題。
把“假設”中的成本 人員工資、房租、電話、差旅、也按月算出來;
減掉“收入預測”, 功課完成。
信不信由你,做完這門功課後的“數字”一定會使你心跳,也許你真的找到了一棵搖錢樹,也許你會汗顏,那專案壓根兒就沒法玩!
創業者們,看在你初次創業的面子上,就饒了你,不必做什麼資產負債表,也不必計算什麼投資回報率。給我把三份最簡單的作業做出來:(1)假設;(2)收
入預測表;(3)現金流表,不做完,不準睡覺!
功課做好了,洗把臉,自己對鏡子照一照,要是能夠正視自己,還是信心十足,你可以來敲我的門,我在等你。
第二次的創業者(1)
選擇字號:大 中 小 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全屏閱讀
創業者都像是希臘神話裡的西緒福斯(Sisyphus): 在人類中以機智聰明聞名,囤積了大量財富,後被宙斯懲罰,每天必須用盡全力將巨大的石頭推到陡峭的高山頂上,然後,石頭會自動滑落滾回山下,他要從頭再來一次,重新把石頭從山腳下推上山頂,週而復始。創業者當中有很多人成功地創了一次業,還會梅開二度、梅開三度地再去創業。
VC 最喜歡“第二次”的創業者。
因為第二次的創業者有過“第一次”創業成功的經驗,“ 證明過了”自己的能力,嚐到過賺大錢的美好滋味,知道了成功的秘密,因此他們第二次創業成功係數要比第一次的創業者大得多。所以成功了的創業者,第二次創業再去找投資人融錢,VC 會爭著塞給你大錢,生怕錯過機會。
第二次的創業者是否會是必然的成功者,甚至成為“成功專業戶”, 永遠都會成功呢?這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第一次創業的成功,毋庸置疑,給第二次創業預先買好了一張進入VC 大門的VIP 門票。
換個角度想想,好像邏輯上又是說不通的,你第一次創業成功,賺了大錢,為什麼第二次還要找別人去融錢?自己摸出錢來砸不就得了?
說起來也真有意思,許多創業者第一次創業,歷盡千辛,艱苦卓絕,最後終於萬里長征大功告成。第二次創業他們絕對不再重複自己的過去,不犯第一次創業時犯過的錯誤,不在同樣的道路上再走一遍;第一次創業,為了一個Idea 耗盡心血,第二次創業,一打Idea 齊頭並進;第一次創業時在車庫裡或者一居室的客廳裡開始,第二次創業,在CBD 甲級寫字樓頂層裡高瞻遠矚風光靚麗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