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國財長皮埃爾·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國財長尼格爾·勞森(Nigel Lawson?雪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鉅額的貿易赤字。這就是有名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
“廣場協議”簽訂後,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各國開始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
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據說在廣場會議上,當時的日本財長竹下登表示日本願意協助美國採取入市干預的手段壓低美元匯價,甚至說“貶值20%OK”。
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為首的美國政府當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當時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代表的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表示當時的美元匯率水平仍然偏高,還有下跌空間。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兌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達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也就是說,日元兌美元升值一倍。參見圖3…1。
圖3…1美元兌日元歷史走勢圖(1984年—1996年2月)
資料來源:美國全球金融資料公司
日本美元資產的匯率損失
從1980年開始,日本對外資本投資急劇增加,根據日本銀行的統計資料,1980年,日本對外長期直接投資額196億美元,對外長期證券投資額為214億美元。到1985年,日本對外長期直接投資額為440億美元,與1980年相比增長;對外長期證券投資額猛增到1457億美元,與1980年相比,增幅高達。1985年,日本對外淨資產總額為1298億美元,比1980年的115億美元增長。這些資料表明,從1980年以來,日本確實透過對外貿易賺了許多錢,但賺到的這些錢大部分又投資到了海外,並且主要投資在證券市場。其中,對外長期證券投資主要集中在美國的中、長期國債上。
1981年—1985年期間,日本經常收支專案的順差約為12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貿易順差來自美國。但同時,日本企業在這期間已將這些錢絕大部分用於購買美國的國債。
到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在美國擁有鉅額資產,這些資產主要是以美元形式持有,並且大部分已用於購買美國國債,日本是美國的最大債主。
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隨著美元的大幅度貶值和日元急劇升值,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資產出現大幅度貶值。假設某日本投資者在80年代初剛涉足美國國債市場時,購買了美國長期國債,且一直長期持有,那麼到了1995年4月日元升值高峰期時,損失已高達70%。
在1985年9月—1987年底這段時間裡,美元兌日元從1美元兌250日元下跌到1美元兌121日元,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這也就是說日本人所持的美元資產貶值了50%。
據日本機構的統計,在1986年—1995年期間,“廣場協議”導致的日本對外淨資產的匯率損失累計約為萬億日元。包括日本人壽保險公司在內的許多日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損失慘重,日本的出口企業也在美元升值時代將自己在出口中賺得的美元投資於美國國債,同樣損失巨大。
難怪許多日本人在反思這段歷史時期時,認為美元的暴跌就是衝著日本積累起來的鉅額美元而來。
“國際政策協調”與日本繼續購買…
1985年“廣場協議”後,因美元大幅度貶值導致日本機構投資者持有的美元資產出現鉅額的匯兌虧損,這使美國充滿危機感。如果日本投資者信心動搖,為減少虧損而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這將在美國金融市場引起連鎖反應。首先是導致美國國債市場全線崩潰,進而導致美國股市的動盪不安,國際資本為規避風險也將撤離美國。沒有持續的海外資本流入美國,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也難以維持。由於國債市場大幅度下跌,美國的國債也難以發行出去,財政赤字問題便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