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具備能夠讓你脫穎而出的素質”,還有“人們之所以會喜歡你首先是因為你不會威脅到他們的能力。”兩位志願者都讀了這些反饋,然後報告了他們對寫這些反饋的心理學家的看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負面反饋的接受者反而比那個旁觀者更喜歡這個心理學家。因為旁觀者只是感到慍怒(“天,這樣做對一位志願者太殘酷了”),但是,他們並沒有被狠狠打擊,所以他們的心理免疫系統就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緩解這種一般負面的感覺。但是反饋物件卻受到沉重的打擊(“呀!我是個經過專家鑑定的失敗者!”),因此,他們的大腦很快就購買了對該經歷的積極看法(“不過,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這個測試有可能只浮光掠影地考察了我複雜個性中的某個小環節,我還很懷疑它到底有沒有意義呢”)。下面就是最重要的發現:當另外一組志願者被要求來預測自己對心理學家的看法時,他們都說作為受害者的他們會比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更討厭那個心理學家。很明顯,人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防禦體系更有可能被激烈的痛苦而不是溫和的痛苦觸發,因此他們也就錯誤預測了自己對不同規模的厄運的反應。
無可逃避性觸發機制
劇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