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學校去了!”
如果平時聽到兒子這麼說,媽媽一定要嚴厲地訓斥他。但是,這一次她沒有這樣做……她不能講話,只能看著下面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氣憤的兒子蜷伏在媽媽身邊,把頭枕在媽媽的膝蓋上,傷心地哭著:“媽媽,今天老師叫我們寫一篇作文,我拼錯了一個字,老師給我指出來,結果同學們都笑我,真沒面子!”
媽媽只是摟著傷心的兒子。兒子沉默了幾分鐘,從媽媽懷裡站了起來,平靜地說:“我要去公園了,同學還等著我呢。謝謝媽媽!”
媽媽的沉默給了兒子一個傾訴的機會,使他能夠向媽媽吐露內心的痛苦。媽媽明白了,這時孩子並不需要父母的教訓和忠告,他受了委屈,需要有人傾聽他的訴說。
沉默有時勝過千言萬語。這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一個奧秘。你能夠理解這無聲的交流嗎?你能夠學會使用它嗎?那麼請坐下來,靜靜地聽孩子說吧!
2.和孩子平視
……蹲下來看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才能看懂孩子的心。
我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大人發現有個孩子聚精會神地蹲在路邊觀察螞蟻,便問:“小朋友,你在幹什麼?”孩子仰起稚氣的臉得意地說:“我在聽螞蟻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螞蟻怎麼會唱歌?”孩子不高興地回答:“你不蹲下來聽,怎麼知道螞蟻不會唱歌?”
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一位爸爸的切身體驗:“蹲下來,和孩子平視。”在《寫給年輕媽媽》一書中,我曾經談到這位臺灣兒童電視節目主持人講的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那件事給我很大啟示:與孩子平視,是每個父母應該遵循的原則。
父母要被孩子所接受,是不是也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蹲下來,聽孩子說話,瞭解他們的思想,知道他們要做什麼呢?有許多事情,用我們成人的眼光來看,怎麼也理解不了,這就需要做父母的有變換角色的意識,拋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