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的錢物,這也要特別注意。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男孩穿著媽媽從美國買的價值一千多元的名牌運動鞋去上學,一出門,就被人截住了。
“把鞋脫下來讓我穿兩天!憑什麼你就穿這麼好的鞋?”那個大男孩狠狠地說,把自己的舊鞋脫掉踢過去。
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聲,把新鞋脫了下來。
很多孩子被人劫去錢物,不是因為穿得太好,就是由於兜裡有錢太招搖了。一位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老同志告訴我,新加坡、日本等國對中小學生的穿戴都有嚴格的規定:所有的學生都必須穿校服到學校,不允許穿別的服裝。這樣,就不會在學生中間造成貧富懸殊的現象,也不會發生惡性的搶劫事件。
在這裡,我想提醒我們做父母的,尤其是那些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寬裕的父母,不要讓孩子在經濟方面產生比別人優越的心理,更不要讓孩子在金錢方面有優越感,因為這對孩子並不是什麼好事。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普通一點兒,平凡一點兒,並不是在“虐待”孩子,而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讓孩子擺脫懼怕,獲得保護,是父母必須做到而且要做好的事情。
第十三章 給孩子留下什麼……生命的禮物
媽媽是一本書,不僅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還感染了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孝敬老人的日子裡,孩子們看會了、學會了關心長輩,他們心中有了老人,同時也有了父母。
寫在前面
做父母的,都想給孩子留下些什麼,但究竟應該留下什麼呢?
不同的父母留給孩子不同的禮物,而不同的禮物又給孩子帶來不同的人生。
有的父母留給孩子的是一大筆金錢,而孩子卻學會了揮金如土,最後反而成了乞丐。
有的父母留給孩子的是一份產業,但孩子不會經營,最後落個產業倒閉,傾家蕩產。
有的父母留給孩子的是一棟房子,而兒女們為了瓜分房產,相互之間打得頭破血流,大傷和氣。
……
物質財富早晚有一天會用盡,只有人的自身成了財富,才有可能去創造永遠也用不完的財富,享受無盡的幸福。
如果從小就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即使父母沒有錢留給孩子,孩子也能靠自己的本事掙來錢;即使父母沒有什麼家產留給孩子,孩子也能靠自己的本事贏得財富。
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再沒有比教會他生活的能力,給予他克服困難的力量更好的了。
1.媽媽的遺產
學會做人,是媽媽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媽媽生前,桌子有一個抽屜一直是鎖著的,鑰匙就放在她的衣兜裡,誰也不知道里面放著什麼“寶貝”。
媽媽去世後,二姐開啟了這個抽屜。我們全都愣住了:裡面沒有一分錢,也沒有金銀珠寶,只有一個小本子,前三頁工工整整地記錄著她的每個兒孫的出生日期,既有陽曆,也有陰曆,甚至精確到出生時的幾點幾分。
這就是媽媽的“存摺”!這就是媽媽的全部遺產!
媽媽生前總是說,她一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她的孩子,她用她全部的心血來撫育孩子。記得我們小時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因為孩子多,家裡生活不寬餘。為了撫養我們長大成人,媽媽一直沒有出去工作,卻千方百計地讓我們吃飽穿暖好好上學,教會我們生存的本領。每逢國慶節,為了讓我們參加遊行,她總是熬夜給我們趕製新衣服。平時,媽媽不給我們什麼零花錢,可是當她知道我考上了北京市少年宮繪畫組,每週日要去景山公園學畫畫時,她立刻為我買了一張月票。
她非常支援我們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和發展特長的學習,她教育我們從小要誠實做人,不佔便宜,想要的東西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不要企求不付出勞動就能得到……在童年的時光裡,快樂和幸福、勤奮與上進總是伴隨著我們一家。
我們兄弟姐妹深知媽媽的期望,從小就下決心為父母爭氣,每個人學習都十分努力,以後工作也很勤奮。我們成人後,為了支援我們工作,年邁的媽媽先後帶大了六個孫兒。
媽媽走了。帶著微笑走了。雖然她沒有給子孫留下一分錢,但是,她卻留下了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生存。
媽媽走了。在83年的人生旅程中,她沒有參加過工作,更沒有什麼職稱,但是,她創造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她畢生從事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為共和國培育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