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細節每時每刻就在我們身邊,看你有沒有發現,會不會拾起,能不能保留。
上小學時,同學給我起了一個綽號“火爐子”,我很喜歡。也許是這個綽號的定位,使我從小就對人保持著火一樣的熱情。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有人說我是“撲不滅的火焰”,總是那麼樂觀,很少有悲傷的時候,什麼困難、挫折、打擊都不能把我壓倒。
那麼,人的熱情從哪裡來呢?從愛的感受中來。當你感受到周圍的人都愛你時,你自然會產生回報愛的熱情。
所以,光給予孩子愛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體驗愛、收集愛,把愛化為對生活、對周圍人的熱情。
6.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1)
過度的愛往往會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
愛孩子絕不是縱容孩子,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必須大膽管教兒女,約束他們不正當的行為。要把管教和愛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在這方面,美國人經歷了慘痛的教訓。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濟的增長給整個美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變化。美國的父母把壓抑已久的感情和溫暖傾注在下一代身上。有的人認為“愛就是一切”,鼓吹“放任自流”,讓孩子們自行其是。誰知,這一代人倒是幸福地成長起來了,他們享有美國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繁榮和最優越的受教育的機會。然而,二十多年後,正是在這一代人中,吸毒、早孕、酗酒、自殺、暴力犯罪等等,醜惡現象五花八門,給60年代的美國帶來一場社會大動盪。從戰爭中走過來的老一代人,本來以為戰爭結束了,消除了飢餓,消除了經濟蕭條,好事情會接踵而來,誰知道富裕的生活沒有帶來青年一代的感謝,反而帶來他們對老一代的對抗、傲慢和蔑視!
美國的家長開始重新思考:究竟應該怎樣愛孩子?
一些學者分析了問題的根源……童年時期的放縱。沒有人要求他們舉止有禮,尊重他人;沒有人要求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別人負責。父母們終於發現……是他們親手把下一代逼上了嬌生慣養、放任自流、愛得讓人窒息的祭壇!他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愛的管教絕不可缺少,責任和義務也不能沒有,放任孩子就是傷害孩子,也是在傷害自己和危害社會。
愛孩子,就要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管教是一門藝術,其中有幾點要注意。
一、培養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識
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一個孩子首先面臨的最重要的社會關係,這種關係是孩子與他人交往時所採取態度的基礎。所以,讓孩子尊敬父母,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有一次,一對夫婦來找我,說他們對13歲的兒子已經束手無策了。他們說,兒子無法無天,完全凌駕於父母之上。讓他獨自在家的話,不知道會把家弄成什麼樣子。夫婦倆在我的辦公室坐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往家裡打了三次電話。我請他們把孩子帶來。
過了幾天,他們把兒子領來了。沒想到,這個讓父母如此操心的孩子竟然跟我一樣高。他當著我的面就敢指著父母的鼻子頂撞父母。而他的父母呢,只是搖頭嘆氣,不敢大聲說他。
“怎麼能這樣呢?他們是你的父母,你要尊敬他們!如果你繼續無禮,就請你出去!我可不想見這樣的孩子!”我的口吻非常嚴厲。
男孩被我的話鎮住了。
我單獨跟他交談了一會兒,他很小心地講了一些自己的事情。後來,幾乎每個星期天他都來電話,講他自己、家裡和學校的事情。他做得好的,我就表揚;做得不對的,我也毫不留情地批評。
過了一段時間,他懂事多了。他的父母對他的變化很是驚訝。後來我才知道,他們對孩子的失控由來已久。兒子第一次頂撞媽媽是三歲時,媽媽只當做兒戲根本沒有在意。從那以後,媽媽再也沒有佔著孩子的“上風”!父母輸掉了與孩子交鋒的第一個回合,以後再有衝突就難以取勝了。正像一位教育學家所說:“若是你不能使一個五歲的孩子把玩具從地上拾起來,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人青春期這個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時期施行任何程度的有效控制。”
縱容孩子無禮,等於埋下了犯罪的隱患。
二、不讓無理取鬧的孩子得到好處
一次,我去商場買東西,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要買一個很貴的玩具,媽媽沒有給他買。這孩子大哭大鬧,先是對媽媽拳打腳踢,後來索性坐在地上撒潑。搞得這位媽媽十分難堪,怎麼勸怎麼哄也不行。媽媽嘆了口氣,拿出錢包,準備“屈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