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1 / 4)

在某個企業裡,一個職員因為不小心做錯了一件事情,經理便批評她,還要扣發她的獎金,結果那位職員自殺了。在某小學裡,一個學生被老師批評後,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於是用紅領巾上吊自殺了。在某個家庭裡,兒子由於受不了父母的批評指責,揮刀將他們殺死了。

批評的本質是懲罰,是對人的一種否定。要想改善人的行為,鼓勵總是比懲罰效果更明顯。千萬不要濫用懲罰,因為懲罰是消極的,尤其是過度的懲罰,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會扭曲被批評者的行為,剛才提到的殺了父母的兒子就是這種情形。

良言一句嚴冬猶暖,惡語半聲酷夏猶寒。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之一,如果被批評者能真正理解到批評者批評中的好意,他自然會從善如流。然而,批評者往往好心卻難以獲得好報,原因是那個被批評的人沒有真正意識到其中的“好”,反而認為批評者的話對其是有害的。

現實中,象唐王李世民那樣,對魏徵說的批評能夠從善如流的畢竟少得可憐,何況,有時候魏徵式的批評,李世民也不一定受得了。因此,我們還是不要做魏徵那樣的“忠臣”或“諍友”為妙。批評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批評方法若是得當,能夠做到事半而功倍,否則,方法不當事倍而功半。

對事不對人是批評人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樣可以緩解被批評者的心理壓力,要是把矛頭指向當事人,很容易在無意中給其造成傷害,於事無補。當批評別人時,我們要時時刻刻反問自己:“我是否針對當事人了?”“我是否忽略失誤本身了?”“我是否在人身攻擊了?”。

怎樣的批評能夠做到忠言也順耳呢?以下是語言大師們多年以來總結的一些原則,希望能夠幫助你在批評別人時,既能提醒到別人的錯誤,但又不至於讓對方不高興,甚至因為理解你的批評從而與你的關係更加融洽。

原則一:真誠。在善意地批評別人時,用這樣的話開頭,可能效果更加好:“我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可能你也不明白什麼地方出了錯。”“這件事情你也盡力而為了,雖然結果還是出了錯。”真誠往往最能夠打動人。

原則二:適度。批評最好點到為止,既往不咎。“事情不發生也發生了,我們最重要的還是從中吸取教訓吧。”

原則三:理解對方。誰願意犯錯誤呢?特別是當事人內心已經很自責時,他們更加需要別人的心理支援。因此,多說說這樣的話,遠比批評更重要:“我想你現在可能很難受。”“抽空,我們找個時間,一起分析一下失誤的原因好嗎?”“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會做好的。”

原則四:切勿指責。指責只會讓人與人之間陷入惡劣的情緒之中,導致影響理智和判斷力。這樣的話最好以後不要再說了:“我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為什麼總犯同樣的錯誤呢?”“我看你真的是無可救藥啦!”

原則五:委婉暗示。面對直接批評時,任何人內心的第一反應都會不舒服,因為批評就是懲罰。暗示如同苦藥丸外面的“糖衣”,利用含蓄的委婉的方式,更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最終目的。

原則六:分清場合時機。批評的時機與場合十分重要,千萬不要進行批鬥會式的批評。

原則七:分清物件。跟什麼樣的人溝通,肯定要說不同的話。對長輩說的話跟晚輩不一樣,男性跟女性不可能都一樣,對朋友與對對手更是立場不一樣,對家人與對同事考慮的問題不一樣。千萬不要使角色混亂,說出不合適的話,否則,批評的效果不但達不到,還傷了和氣。很多話本身並沒有問題,但用在不同場合、不同物件身上,就有可能鬧大笑話。

例如,一個很自卑的人犯錯時,我們給予其適當的安慰會勝過千言萬語,因為他本身已經非常自責。對於一個很愛面子的人,我們一邊批評一邊給其下來的臺階,他會及時糾正自己的失誤。而對於一個心服口不服的人,我們沒有必要死抓不放,重要的還是看他的行動。

很多溝通失誤,其癥結在於角色不清。

委婉批評,改善管理的良方

會說話是一門藝術,作為說話的一部分,批評不會例外。批評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懂得如何去批評,更能提高下屬員工們的績效。當然,我們由始至終都會強調,本書所說的批評,是一種委婉的批評,讓別人聽了之後,很樂意地接受,並在行動中改正錯誤。

GOPLA在管理心理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組織之所以死氣沉沉,機制僵化,組織成員們缺乏積極性與創造性,都是批評不當造成的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