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大家也許會發現,朋友聚會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喜歡滔滔不絕說自己關心的事情,比如我最近去打獵了,我最近升職了。或者有一些女性朋友聚會時,有的人上來就會說我男朋友怎麼樣,我的孩子怎麼樣,等等。這些當然都是她特別想說的話題,但這些話題是不是大家一定關心呢?也就是說,她一個人說話的時候無形中剝奪了其他人話題的權利。所以在“言未及之”的時候喜歡跳出來說話是不好的。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極端,“言及之而不言”,孔子說這個毛病叫做“隱”。
也就是說,話題已經說到這了,你本來應該自然而然地往下說,可你卻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說心裡話。這種朋友會讓大家覺得彼此心裡還存有隔膜。話題既然已經到這裡了,你幹嘛不說呢?是自我保護?還是故作矜持?還是要吊大家的胃口?總而言之,該說的時候不說,也不好。
第三種情況,用孔子的話說就是“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也就是我們今天老百姓所說的沒眼色。
這個“瞽”字說得很嚴厲,就是一個人不看別人的臉色,上來就說話,這就叫睜眼瞎。你要注意瞭解對方,你要看看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尊敬和顧忌。
其實何止是朋友,夫妻之間、父子之間,難道就沒有顧忌嗎?每一個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榮與隱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輕易去觸及他的隱痛,這就需要你有眼色。當然這跟投其所好不同,這是你給朋友營造的一個寬和與友好的氣氛,讓他跟你溝通下去。
在世界採訪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案例。
費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