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一些,遂即把善於攻擊的阿爾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魯道夫大公和善於防禦的路德維希馮貝內德克調換了一個位置,普奧戰爭的結局是北方戰線失敗,南方戰線勝利,奧地利雖然失敗,並交出了威尼斯,但保證了對南方的心裡優勢。
由於弗朗茨約瑟夫未能達成聯邦制解決方案,使各民族滿意,各民族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1867年的形式以趨於明朗,必須像不聽指揮的匈牙利人做出妥協,結果形成“帝國和王國的二元君主國”,這這個二元君主國裡,一半奧地利,一半為匈牙利,以平等的夥伴關係共存。
這一妥協給匈牙利人相當大的權利來擴大其影響,蒙受損失的是斯拉夫各民族;波西米亞人(捷克人)和波蘭人沒有分享到奧地利德意志人在帝國的奧地利部分即西半部所享有的特權;而克羅埃西亞人、斯洛伐克人和南部斯拉夫人則沒有分享到匈牙利人在匈牙利部分即東半部所享有的特權。
弗朗茨約瑟夫認可了這種偏袒的做法,違反了在這個多民族國家中各民族基本平等的核心法則。
歷史上長期演變所形成的各個邦屬對皇帝的關係,為各民族對奧地利德意志人君主或匈牙利人君主的屈服所取代。
這樣國家持續不得安寧。
賦予各斯拉夫語與匈牙利語和德語以平等的最後一次改革嘗試,在奧地利德意志人民族壓力下,也為奧皇所否決。
至於承認和恢復捷克人古老的權利問題,則束縛著奧匈帝國的外交政策並威脅著它的內政。
更為不利的是南部斯拉夫問題,從1867年起,匈牙利統治下的克羅埃西亞人感到他們被不斷的匈牙利化,匈牙利人的統治終於使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