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遷忠實於“歷史的真實”,將戰國時代的認識傳遞給我們。戰國時人認為有一個“部落時代”,尊稱部落首領為“五帝”,而部落首領的佼佼者是黃帝。今天,我們重新認識黃帝,還黃帝以“歷史的真實”,黃帝崇拜記錄了幾千年的歷史演變。
史記的記載。
史記&;#8226;五帝本紀&;#8226;黃帝: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少典”:見於國語&;#8226;晉語。黃帝的少典說流傳於山西南部。在山西南部,據山海經,有“軒轅山”。這些資料對於我們探索黃帝的起源有意義。
“公孫”:周以後開始有姓。黃帝時代沒有姓。公孫,意“公侯的後代”。
“軒轅”:在山海經中,軒轅是“巫祠”的名字,叫作軒轅丘,軒轅山。巫祠,用今天的話說,相當文化機關,行政機關一類。古時流傳下來的名字從周以後大多被當作了“聖人”。
“生而……”以下五句,載於大戴禮,是對黃帝的“讚辭”。大戴禮中,對五個帝分別有讚辭。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陵,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
“賓從”:擁護。軒轅時,已經有了一個叫做神農氏的氏族中心,軒轅是一個後起的氏族,軒轅氏族得到“依附”氏族的擁護(諸侯鹹來賓從)。蚩尤,炎帝爭奪神農權。天下大亂。小氏族將平息戰亂的希望寄託於軒轅。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做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而諸侯鹹歸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徵之。披山通路,未嘗寧居。”
軒轅先是征服了炎帝(三戰然後得其志)。又擒殺了蚩尤,於是,軒轅成為了新的中心,軒轅被尊稱為黃帝。黃帝的名字就是這麼叫起來的。這一段說到了“教熊,羆……”,“殺蚩尤”兩件事。這兩件事都是移植於神話。
“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為與多焉。獲寶鼎,迎日推莢。”
“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佔,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人力耳目,節用水火財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岱宗,泰山。雞頭,今寶雞。熊,楚姓氏。葷粥,匈奴的古名。雲師,前說獸兵,又說雲師,可知是二個出處。萬國,相當於氏族,戰國時已經有了氏族認識。封禪,拜神,拜天,拜地。這些傳說在今天大多不見記載。
風后四個名字,風,力,常,大是附加語,典型的漢語結構。幽明之佔,商時代的特徵。日月星辰,與星曆天象有關,早於商,在顓頊時代。土德,土色黃,這是對黃帝名字的解說。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指二十五個“國”。國是“族”和“巫祠”的意思。黃帝時代的國不同於春秋時代的國。十四個姓自稱是黃帝的後代,這是周以後的事情。
“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縲祖。縲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惠焉。”
“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娶於西陵之女,話中有話。玄囂,江水,昌意,若水,蜀山,昌僕,顯示了西方的人名地名,在渭河上游地區。可知,縲祖又是一個神話來源。
結語
一 關於黃帝的資料,見於古書記載。一位學者從古書中一點一滴的將資料收集起來。這位學者叫作徐旭生。徐旭生先生相信從古書的記載中能夠揭開古中華之謎。他辛勤耕耘一生。本文的作者方便的使用這些資料,“踏上別人的肩膀去摘取樹果”。
二 帝,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神。帝的古義是拜。拜一拜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