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3 / 4)

城城下決一雌雄。

命令傳至白川,長政、行長等收拾停當,準備南撤。可明軍就要殺到眼前,此時南撤,必遭追擊,可謂犯了兵家之大計。倭酋當然亦是熟讀兵書,這點道理還是知道的,可派人殿後呢?明知送死,誰願擔此重任呢?還好,麾下並不都是吉統那種貪生怕死之輩,響噹噹的好漢也是有的。家臣粟山鳥康自告奮勇,率一部迎明軍北上,距白川十里處的小河南岸佈防。南下明軍未給倭軍“半渡而擊”的機會,趁夜倭軍鬆懈之時,悄悄渡河。待次日清晨,鳥康出營觀望時,明軍已於南岸擺開陣勢。鳥康抱著必死的決心,領兵闖入明軍陣地,結果當然是無一生還。行長、長政則趁機分頭行動,掉頭南撤。正月十八,二人相繼回到漢城。

加藤清正剛從吉州撤回到咸鏡道最南端的安邊城沒多久,便接到大舉南撤的命令。還沒等他反應過神來,大明的勸降使者也進城了。清正心裡憋著一肚子火,剛剛撤回來,又讓我南撤,連連逃跑豈是武士所為。見到明使,清正更是氣急敗壞。為了一解心中鬱悶之氣,不知他從哪裡搶來一名朝鮮女子,日日尋歡,夜夜作樂。據說此女有傾國傾城之貌,閉月羞花之美,號稱朝鮮第一美女。軍令不可違,既然讓我撤退,我便撤了事,但拖著兩個朝鮮王子就夠受的了,再拉著個朝鮮小妞,甚為不便,倘若臨陣尋歡之舉走漏訊息,那還了得?反正甜頭已經嚐到,何不如此這般,來他個乾淨利索。想到這裡,清正一不作、二不休,當著明使的面,將那美女捆綁於樹上,一槍將其扎死,隨後帶著部隊、拽著倆王子開始南撤。

撤退命令傳到白川以南、朝鮮三都之一的開城,遭到守將小早川隆景的強烈反對。他極力主張決戰之地應在開城,像秀家那樣空手讓出北邊大片“領土”,將會失去戰略縱深。他決意帶領第六軍團與明軍於開城決戰,誓死不撤。隆景年已六十,精通戰法,在軍中頗有威望。秀家雖為總大將,也畏其三分,這得煩請奉行大谷吉繼到開城遊說,最後終於說動隆景。也許隆景覺得完全退回漢城,將顏面無存,於是撤至漢城西北三十里處的碧蹄館(位於現在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碧蹄洞一帶),便停下腳步,揚言要在該地與明軍決戰。

同在正月十八,隆景率軍撤出開城。半個時辰後,李如柏所部便進入開城,光復了朝鮮的另一個陪都,三都之中僅剩下漢城了。聞聽開城光復,朝鮮百姓興奮之極,更有甚者,一些漢城百姓於正月廿三,在城內縱火。秀家聞之大怒,疑心城中有內應,又憤於平壤之敗,便次日下令,將漢城百姓殺了個毛幹爪淨,焚燒公私館舍,這倒有點像二戰時“華沙起義”的結局。

柳成龍連請如松急速進兵,如松思慮數日,才於廿五日率大軍渡過臨津江,進駐坡州城,明朝、朝鮮共兩萬人馬集結待命。此時,得到朝鮮難民的訊息:漢城已空無一人,倭軍聽說天兵南下,皆嚇得屁滾尿流,逃走了。如松遂令查大受、鮮軍將領高彥伯及數百騎南下,打探開城至漢城之間的道路。

大受所部行至碧蹄館以南的礪石嶺時,正遇上前野長康、加藤光泰所率數百人的偵察小隊。大受這下來了精神,大刀一揮,衝入敵陣,倭兵棄屍百餘具後倉惶南逃,明軍亦有傷亡,退至碧蹄館。翻譯張某道:“平壤一役盡斬倭賊精銳,所存者老幼寡弱,不足慮也”,如松信之。廿六日,他僅率本部家丁千餘騎引援。行至惠陰嶺時,只聽坐騎一聲長嘯,前腿直立,如松措手不及,被摔個蛤蟆翻身,四腳朝天。眾人急忙將如松從地上扶起,撣去塵土,如松跳上戰馬,繼續前進。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得到明軍進駐坡州城的訊息,秀家急忙召開軍議,道:“明軍攜平壤大捷之威,順勢南下,奪開城,進坡州。各位鹹至漢城,自當同心協力與之決一死戰,何人可為先陣?”,眾人商量一番後,皆言道:“立花宗茂足可勝任,其父高橋紹運、養父立花道雪合稱‘大友雙璧’,宗茂又認隆景公為義父,得此三人真傳,熟讀兵書,戰法精通,實乃年輕將領之楷模。太閣殿下稱之‘西國無雙’,與本多忠勝相比,亦毫不遜色”,隆景道:“俗話說: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宗茂年輕有為,小小年紀便聲名鵲起,實是難得。此次雖吾遠征朝鮮,更是屢立戰功,可擔此重任”。秀家大喜,隨後擺出出征朝鮮有來最豪華的陣容:

因隆景之第六軍團駐紮碧蹄館,打頭陣的當然是他們;前四個番隊由隆景指揮,其中:

一番隊:立花宗茂所部三千人馬

二番隊:小早川隆景所部八千人馬

三番隊:小早川秀包所部五千人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