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並且適量購買。由於犀川北岸、善光寺坪附近的旭山城掌握在武田軍手中,致使長尾軍無法繼續南下。為了與旭山城的武田軍對峙,景虎在旭山城以北、裾花川對岸的葛山修築了葛山城。此城構築在善光寺後山通往越後的要道上,是防守越後的前衝,後來又作了長尾氏葛山眾的居城。它距離越後較近,兵糧充足,頓時給旭山城守軍帶來很大壓力,兩軍陷入膠著,相持二百日之久。

為了結束對峙局面,晴信決定以放棄無法固守的旭山城為條件,換得景虎撤軍。於是,他請出今川氏的軍師太原雪齋和尚從中斡旋,調停兩家議和。由這位在京都建仁寺修行的高僧從中作保,和議很快便達成了,武田軍撤出旭山城,而長尾軍也撤回越後,第二次川中島合戰以兩家罷兵而告終。

沒想到,完成使命的雪齋回到駿府不久便突然辭世,享年六十歲。他的死使得今川義元失去了一條有力臂膀,今川氏的命運之輪也從此發生了轉變。這邊有人離世,那邊也同樣有人受到死神的召喚,晴信的側室諏訪御料人於同年十一月初六,在諏訪的小坂觀音院病故,年僅二十五歲。她生前為晴信生下過一子,此子作為諏訪氏的繼承人一直隨母居於諏訪郡,此時年僅十歲,他就是後來的武田勝賴。與此同時,木曾谷的木曾義昌向駐紮在藪原寨的秋山信友表示歸順。為了拉攏義昌,晴信採用了恩威並用的策略。在逼降義昌後,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義昌,從而鞏固了整個信濃。

回到越後的景虎也沒閒著,開始著手處理一場嚴重的內亂,這也是他從川中島退兵的真正目的。引起這次*的原因是,作為上杉氏舊臣的越中箕冠城城主大熊朝秀與長尾氏譜代重臣直江、本莊兩家為土地歸屬問題發生矛盾。這場*既是越後各領主之間年積月累的土地歸屬問題之爭,也是長尾氏譜代重臣與舊守護上杉氏家臣之間的派系之爭。最後,景虎為顧全大局,將土地判給了大熊朝秀。

晴信在退回領地後,開始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繼續對抗上杉氏勢力。弘治二年(1556)三月,晴信請與之交往多年的葛山眾菩提寺、靜松寺住持煽動葛山眾叛亂。八月初八,晴信寫信督促真田幸隆儘快攻陷尼飾城(今長野巿長代町),以確保從小縣郡經地藏峠,到川中島道路的暢通。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年三月,景虎突然宣佈退隱,致使長尾氏內部產生極大混亂。經景虎族兄長尾政景的再三勸告,最終打消了景虎退隱的念頭。八月十七,景虎正式宣佈取消引退。在此期間,晴信乘長尾氏內亂,離間反感景虎的大熊朝秀反叛。陸奧國(其領域變動過四次,一般上講,包含今天的福島縣、宮城縣、巖手縣、青森縣、秋田縣東北的鹿角市與小坂町,又稱奧州)會津郡的蘆名氏家臣、黑川城城主山內舜通和越後的赤谷城城主 小田切安藝守 出兵牽制長尾氏東面,以呼應朝秀。而朝秀則由越中出兵,往越後攻擊。同年八月廿三,景虎派遣上野家成討平了朝秀的叛亂。朝秀逃往甲斐,投靠了武田氏。弘治三年(1557)二月,晴信借越後下大雪,景虎出兵困難之機,由北信濃出兵,在內應的協助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葛山城,城中守軍全部陣亡。由此,晴信掌握了以善光寺坪為中心的廣大地方。此後,武田軍更攻陷長尾氏的長沼城(今長野巿)和大倉城(今上水內邵豐野町),並勸降飯繩神社和戶隱神社(今上水內郡戶隱村)。戶隱神社三院的長尾秀虎不肯歸降,逃往越後。

晴信進佔善光寺坪的訊息傳到越後,二月十六,景虎寫信予越後豪強色部勝長,催促其出兵參陣,但色部勝長並未理會。三月十八與四月廿一,景虎又兩度要求色部勝長出兵援助。在此期間,晴信曾出兵攻擊飯山城(今飯山巿),守將高梨政賴急忙向景虎求援。晴信隨後正式開始了其“上州攻略”,大舉入侵上野。同年四月,晴信以呼應北條氏康的東武藏•下野(今栃木縣,俗稱下州,又稱野州)攻略為名,以嫡子武田義信為總大將,率飯富虎昌、內藤昌豐、馬場信房、諸室昌清及一萬三千人馬越過餘地峠,攻擊西上野重鎮——箕輪城。

早在天文二十一年(1552),北條氏康乘河越夜襲之餘威,擊敗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攻克上野的平井城,憲政則亡命越後,投靠了景虎。兩年後,氏康又攻克古河城,立外甥足利義氏為古河公方。自此,北條氏基本控制關東地區。而在憲政逃往越後以後,上野國一直由箕輪城城主長野業正主持。業正將上野的上杉氏舊部召集到箕輪城,準備以堅城為依託,對抗北條和武田,他們也因此被稱為“箕輪眾”。

四月初,業正率西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