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果——他最終還是“擰不過資本的大腿”。彼時,輿論普遍認為,王志東遭遇了“資本的阻擊”。自2000年開始,中國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公司都面臨著盈利的巨大壓力。王一直堅持認為,拯救入口網站的出路是廣告。但新浪的運營成本一直高居不下,每季度約為1 100萬~1 300萬美元,不斷增加的成本並未給新浪帶來同比的廣告增長。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塊布,一塊錢”(2)
在王志東被迫離開新浪之時,阿里巴巴的董事會也在杭州召開了,馬雲還特地召開了員工大會,以期與資本方有良好的溝通。馬雲不想意氣用事,痛斥看起來冷酷無情的資本家——儘管那很過癮,他只想達到一種令雙方相互替對方著想的平衡。
對於9個月前還是第一屆“西湖論劍”論壇座上賓的王志東,馬雲只能表示理解。
事後,他也曾設想過,“如果有一天,馬雲也像王志東那樣,那會如何呢?那麼我更擔心的是,網易、新浪我們還沒有學到,我們就比他們更差了。”
多年以後,這個問題曾被拋給過彭蕾,她回答說:“我覺得馬雲如果不在阿里巴巴了,我很難說馬上會怎麼樣?但是我覺得阿里巴巴之所以是阿里巴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馬雲。所以反過來,我覺得很難想象出來,馬雲不在阿里巴巴會怎樣。”
顧不上同情王志東的馬雲,確實有太多的事要做。
首先,馬雲加強了阿里巴巴的團隊整頓,儘管之後所有網站都在裁員,但阿里巴巴後來卻開始逐漸在國內擴容,並由年初的180人變為年底的360人。其次,阿里巴巴加強了對管理層的培訓,“為今後我們打運動戰、反擊戰作好準備。”
當2001年這一頁艱難地翻過時,馬雲已經開始籌備一項新業務了。
在2001年下半年,老榕“掛靴”之後,名噪一時的電子商務網站——北京時代珠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my8848網),也跌入了低谷,拖欠貨款600多萬元,最終,這家網站居然“人去網空”。這誘發了一場信任危機——本來就對網際網路心存疑慮的國人,此時更對電子商務談虎色變。
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誰?當然可能是阿里巴巴。
為此,2002年3月,阿里巴巴與信用管理公司合作,迅速啟動了“誠信通”,即,透過第三方認證、證書及榮譽、阿里巴巴活動記錄、資信參考人、會員評價五個方面,來稽核申請“誠信通”服務的商家的誠信度。這一舉措,可謂適其時也!
在阿里巴巴內部,馬雲也提出了一個看起來非常容易實現的目標,“今年要賺一塊錢”。“一塊錢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目標,但是它能讓你感覺到,你執行就有可能發生,比如你節約用電,這一塊錢就在;多拜訪一個客戶,多打一通電話,一塊錢也在。”彭蕾回顧說。
這堪稱馬雲設定的極具藝術性的目標之一。試想,如果馬雲提出的目標是“年底盈虧平衡”呢?大家反而沒有了這種“斤斤計較”的動力。正如彭蕾所形容的,一塊錢非常具體,會讓大家的目標感異常清晰。這是馬雲從海爾“學來的”。實際上,當時馬雲最先想到的目標是“一塊布,一塊錢”。給馬雲啟發的,是他的母親。老人家很少買電器,但她說要買就買海爾的電器。“海爾要比別人貴,也不見得這個質量(好到哪裡去),現在彩電、空調、冰箱都差不多,為什麼你要買海爾?”馬雲很奇怪。“他們來家裡裝空調,會帶一塊布把地擦乾淨的。”老太太說。
馬雲頓悟。“這塊布要貴10%,這塊布擦的不是地板,擦的不是機器,擦的是客戶的心。”他後來對員工說,在2002年,“我們那時候要用一塊布贏一塊錢。在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挖空心思賺客戶錢的時候,我們的想法是,反正我們挖空心思也賺不到錢,所以不如挖空心思幫助客戶成功,這是我們當時的出發點。”
在阿里巴巴苦練內功之際,經濟大環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世界經濟依然低迷,但受益於“WTO效應”等因素,中國已在國際貿易方面異軍突起,200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度突破6 000億美元大關——達到6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不難理解,西方主要經濟體遭遇重創,股市重挫、消費需求減弱,導致了西方人家庭資產的大幅縮水。此時,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開始受到追捧。
至此,一個名詞開始讓全球震撼——“中國製造”。中國一家經濟研究機構2002年10月公佈的一項調查也驗證了這一趨勢:中國包括家電、醫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