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20年前給別人做工友,20年後仍然只能給別人做工友,為別人賺錢。
做杉杉西服的鄭永剛與梁亮勝如出一轍。鄭總是不滿足,在部隊裡不滿足,退伍之後仍不滿足。從一個公司到一個公司,從一個工廠到一個工廠,他總是覺得自己能做更大的事,應該擁有更大的舞臺。他就在這樣的不滿足中,將自己的事業一步一步推向前進。現在他終於使“杉杉西服”成為“中國西服第一品牌”,同時也使自己成為了一個億萬富翁。
關於人的慾望,地產商馮侖有一段很精闢的論述。他說:地主的生活最愉快,企業家的生活最有成就感,奴隸主的生活最有權威。“地主地裡能打多少糧食,預期很清楚,一旦預期清楚,慾望就會被自然約束,也就用不著再努力,所以,會過得很愉快。企業家不同,企業家的預期和他的努力相互作用,預期越高努力越大,努力越大預期越高,這兩個作用力交替起作用,逼著企業家往前衝。”如果用“創業家”代替馮侖這段話裡的“企業家”,你會發現它同樣貼切,或許我們可以套用一句偉人的話:“慾望是創業的最大推動力。”
一個真正的創業者一定是強烈的慾望者。他們想擁有財富,想出人頭地,想獲得社會地位,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有人一談起這些東西就覺得很庸俗,甚至一些成功者亦不願提起這樣的話題,特別是一涉及到錢,便變得很敏感、很禁忌,其實完全不必如此。禁“欲”的時代早已經結束,除非你一定要“自閹”,那誰也沒有辦法,否則,你完全可以轟轟烈烈、堂堂正正地去追求自己的所欲所願。聖人如孔子一旦學有所成,不也周遊列國,急著求個一官半職麼?可見,在有些事情上,是無所謂俗與不俗的。
忍耐——不僅是一種美德
中華文明五千年,醇厚文字如美酒一般醉人。有一句成語“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還有一個詞“篳路藍縷”,都是專門用來形容創業之不易的。不易在哪裡呢?首先是要忍受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折磨。肉體上的折磨還好辦一些,挺一挺就過去了,就像發明KV防毒軟體的王江民。王江民40多歲到中關村創業,靠賣防毒軟體,幾乎一夜間就變成了百萬富翁,幾年後又變成了億萬富翁,他曾被稱為中關村百萬富翁第一人。王江民的成功看起來很容易,不費吹灰之力。其實不然。王江民困難的時候,曾經一次被人騙走了500萬元。王的成功,可以說是偶然之中蘊含著必然。王江民3歲的時候患過小兒麻痺症,落下終身殘疾。他從來沒有進過正規大學的校門,20多歲還在一個街道小廠當技術員,38歲之前不知道電腦為何物。王江民的成功,在於他對痛苦的忍受力,從上中學起,他就開始有意識地磨練意志,“比如說爬山,我經常去爬山,五百米高很快就爬上去了,慢慢地爬上去也就不感覺得累。再一個就是下海游泳,從不會游泳到喝海水,最後到會游泳,一直到很冷的天也要下水游泳,去鍛鍊自己在冰凍的海水裡提高忍受力。比如,別人要游到一千米、二千米,那麼我也要游到一千米、二千米,游到二三千米以後再上岸的時候都不會走路了,累得站不起來了。就這樣鍛鍊自己,來磨練自己的意志。”他40多歲辭職來到中關村,面對欺騙,面對商業對手不擇手段的打擊,都能夠坦然面對。所以,中關村能人雖多,倒讓這樣一個外來的殘疾人拔了百萬富翁的頭籌。
中關村還有一個人可與王江民一比,年紀卻比王江民小得多,這人就是華旗資訊的老總馮軍。馮軍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讀大學時就在北京有名的“外貿一條街”秀水街給倒貨的留學生當翻譯賺外快。畢業後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有機會直接到外國賺洋錢,他卻因為不願意受管束而拒絕了。為了追求自由自在,他寧願跑到“村裡”自己打江山。馮軍在中關村是從小生意做起的,有個“馮五塊”的外號,因為他在推銷東西的時候,老是對人說:這個東西我只賺你5塊錢。有媒體曾經這樣描述馮軍在村裡的生活,“馮軍一次用三輪車載四箱鍵盤和機箱去電子市場,但他一次只能搬兩箱,他將兩箱搬到他能看到的地方,折回頭再搬另外兩箱。就這樣,他將四箱貨從一樓搬到二樓,再從二樓搬到三樓,如此往復。”這樣的生活,有時會讓人累得癱在地上坐不起來,但更需要承受的,是心理上的落差。馮軍在中關村創業,一要丟掉清華大學高材生的面子。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中關村和馮軍幹一樣活兒的人,大多數是來自安徽、河南的農民,如中關村的CPU批發生意,60%以上都由來自安徽霍邱縣馮井鎮的農民把持著。一個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要成天與這樣一些人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