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只用了幾天功夫,便將幾十塊綠松石賣了個精光,賺了上千元錢。手裡有了本錢,旺堆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他看到拉薩店鋪裡有不少漢族人使用的小鏡子、梳子等商品,便買了一大堆,運回牧區兜售。牧民們對這些從來沒有見過的小商品十分好奇,大家爭相搶購。旺堆成了一個貨郎。他揹著一個揹簍,從拉薩走到日喀則、再從日喀則走到拉薩。
隨著時間的推移,旺堆不僅學會了漢語,還將自己的生意拓展到了家鄉的周邊地帶。到1993年時,旺堆已經有了三四萬元的積蓄。如果在家鄉,這筆錢可以買幾百只牛羊,過上富足的日子。
在隨後經商的日子裡,旺堆注意到,隨著從內地到拉薩的遊客不斷增多,拉薩的旅遊品市場開始火爆起來。凡是到西藏旅遊的外地人,都對牧民們的一些舊東西很感興趣。旺堆那時候還不知道這些舊東西就是古玩,他只是隱隱覺得,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市場空間。
於是,旺堆在拉薩市大昭寺前租下了一個很小的店鋪,專門銷售從牧區收來的古玩。古玩店開業不久,旺堆便和一個叫羅珠的藏族姑娘結了婚。羅珠很有經商頭腦,成了旺堆的得力助手。旺堆經常把店交給羅珠來管,自己則到牧區挨戶收購“舊東西”。
第45頁。牧民到商人的轉變
幾年的貨郎生涯,使旺堆練就了一雙識貨的眼睛。他總是能在人家準備丟棄的垃圾裡發現寶貝,然後用很少的錢收進來,再抬高几十倍賣出。由於對旅遊者的心理琢磨得比較透徹,他出售的東西都很特別,古玩店生意一直很好。到1996年,他的存摺就已突破了30萬元,成了一個小富翁。
這時,旺堆發現大昭寺周圍竟開了幾十家古玩店!他想:牧區的舊東西畢竟是有限的,大家都跑去收購,又能維持多久?這麼多人都開古玩店,要分這一杯羹,一個人又能分到多少呢?
1997年的一天,旺堆發現,自己店鋪對面的拉薩市掛毯廠開始變得熱鬧起來,門前總是站著幾個外國人,對著廠家擺出來的幾幅掛毯指指點點。最後,那些外國人都用高價買下了那些掛毯,並且一個個都像撿了寶似的高興。
旺堆知道,掛毯是每個藏族家庭都擁有的再平常不過的裝飾品,有極強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較高的品位,加之便於攜帶,是旅遊者理想的購物種類。所有的掛毯中,又以手工製作的羊毛掛毯最為貴重。那些外國人買走的掛毯,並不是真正的手工藝品,而是機器生產的,遠沒有手工製作的掛毯精美耐用,過不了多久,上面的顏色便會褪去。旺堆想:現在全拉薩就只一個廠家生產掛毯,而且是機器生產,如果自己開一個廠,專門生產手工製作的掛毯,生意一定會好!
旺堆立即對市場進行了調查。由於手頭沒有現成的手工掛毯進貨渠道,他便將自己家裡掛著的幾幅掛毯全拿了出來,擺在店裡每幅標價都在400元以上。調查的結果讓旺堆大吃一驚,那幾幅已經用過好幾年的手工掛毯,竟受到了遊客們的一致青睞,不到兩天的功夫就全部賣出了!
手工掛毯的暢銷,讓旺堆吃了一顆定心丸。在最短的時間裡,他走遍了拉薩市的周邊縣區,收購手工掛毯在店裡出售。
由於手工掛毯經久耐用、色澤鮮豔,且久不褪色,剛剛推出就成了旅遊市場的新寵,旺堆的店裡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但是,由於牧民們平時忙於放牧,無法抽出時間專門製作掛毯,收購很不順利,根本不能滿足銷售的需要。旺堆只好將希望寄託在自己生產上。他在拉薩租了廠房,招兵買馬,四處吸納會製作掛毯的人,還聘請了專門的設計師,設計了很多新穎的圖案。1998年,旺堆位於拉薩市宇拓路一側的手工掛毯廠正式開始生產。
但是,旺堆的手工掛毯廠開業不久,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廠裡的人平時幹活都很拼命,但一到農忙時節,他們就嚷著要回家忙生產,使旺堆的掛毯廠關了半個月的門,損失了好幾萬元。
為解決這個問題,旺堆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回到日暮縣農村自己家裡,招聘了二十幾個剩餘勞動力,然後請專門的掛毯師傅教他們製作掛毯。等一批人學會後,又招另一批人……就這樣,旺堆完成了他的人才培訓,從而度過了創業之後的第一道難關。
由於全拉薩只有旺堆這一家手工掛毯廠,廠裡的人要跳槽都找不到地方,所以,絕大部分人學會手藝之後,會一直留在掛毯廠裡打工。人員的穩定使掛毯產量有了很大提高,當應付一個店的銷售綽綽有餘時,旺堆就趕緊開第二個店。到2001年年底,旺堆在拉薩市一共開了6個店鋪,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