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主席是克林頓總統。得州大學以前的學生會主席是現在代表得州奧斯汀的眾議員。 袁嶽(Victor Yuan): 校園政治的訓練對學生日後的發展會產生很大影響。在就業時,學生幹部的經歷被看作具有一定領導經驗和管理經驗。我在哈佛大學讀書時,發現社團特別多。只要願意,你就可以成立一個,達到一定規模時,學校可以資助你。如果規模不大不小,就可以自己運營,學校不會限制你。美國大學的學生組織更加自由。社團還有一個特點,學生會搞活動都請大家吃飯。那時,我們的一些同學天天盤算著明天有什麼活動,又可以去吃一頓了。哈佛還有一個男同性戀社團,本來我們都不好意思去,後來發現那裡的飯最好吃,於是就去了。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學生會是一種很能體現美國特色的組織。美國人把它看作培養能力的途徑。從事政治、法律和商業,不一定需要數學、物理和文學,但一定需要口才、說服能力和辯論等人際交往的能力。學生會就是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機構。它從小學就開始設定了。到了大學時,學生會更加成熟了。喬治城大學共有研究生一萬多名,得州大學有五萬多名,其他州立大學有一兩萬名。競選學生會充分體現了真正競選的色彩。美國學生會都是需要競選的,這種競選模擬真正競爭的過程。需要組織班子,做宣傳材料,花錢買廣告材料等等。當選以後,學生會要反映學生的要求,維護學生的利益,與校方交流。實際上,它的決定不是左右學校政策的決定。但是,在做出對學生生活質量有影響的決定時,學生會代表學生,有較強的參與價值。重點不是結果,而是這個過程培養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而奮鬥的精神,以及參與社會政治活動的熱情。這是非常重要的經歷。  '返回目錄'   。。
MBA的貶值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MBA在美國是很重要的學位。但是,隨著美國經濟發展的起落,在不同階段,MBA受歡迎程度是不同的。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股票市場興起。雅皮士生活方式普遍起來。MBA成為了人人都知道的新名詞。到了上世紀90年代,隨著網際網路的急劇發展,MBA成為了非常熱門的學位。最近三四年,美國經濟已經不像以前發展那樣迅速了,因此MBA的熱度也下降了。在基礎課程方面,與其他專業相比,MBA沒有發生大的變化,MBA教育的重點放在會計、融資、管理和其他傳統課程方面。許多做生意的人都讀MBA。大學畢業後工作3年到6年,並申請MBA的人是最受商學院歡迎的。MBA的主要目標是讓對商業有興趣的學生了解管理,提高他們認識問題的能力。早晚有一天,學生們會忘掉一些具體的知識,但他們會記住管理、戰略和人事的基本框架,掌握分析問題的最基本能力。 袁嶽(Victor Yuan): 中國MBA的歷史很短。上世紀90年代初,中歐MBA專案在上海交大成立,它是一所國際化程度很高的MBA教育學校,至今仍被認為是MBA教育中比較正宗的。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各學校都開始設定經濟管理學院,其中大部分是從經濟學院或經濟系轉變過來的。以前,MBA被看作等同於高階管理人員。在90年代中期,美國的MBA回國後就可以做CEO,尤其在網路經濟熱潮的時候,更是如此。90年代末,網路泡沫開始破滅之後,MBA也貶值了。現在,MBA就業趨向中層化。更多的人覺得MBA只代表一種訓練,即對基本的工商管理能力的訓練。隨著這種現象的出現,高層管理人員讀EMBA的數量增多了。現在,MBA成為了一種普通的商業職業訓練,而EMBA成為了一種高階管理人員的商業訓練。EMBA入學要求低,但對管理人員經歷要求高。一度出現的現象是,中國本地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素質比高層還高。現在,EMBA的發展順應瞭解決這種不均衡狀況的需要。在中國,過去20年發展起來的企業家所受的系統訓練較少,社會對EMBA有很大的需求。這使企業家們有了第二次學習和建立新的人際網路的機會。 下面談談中國MBA存在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MBA教學經濟學化的現象。半數以上的商學院院長不是管理學家而是經濟學家,甚至是政治經濟學家,他們的知識體系偏向於理論化和學術化。這種傾向強調發展研究能力,而不是職業解決能力,同時有意無意地貶低管理解決工具的價值。這是一種嚴重的誤導。第二個問題是,在現有的教育內容和師資力量方面,真正強調動手能力的少。第三,MBA和EMBA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