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學先聲奪人,小學生都知道有個造渾天儀的張衡,據說太陽黑子和哈雷彗星也是我們古人發現的,有詳盡古文獻記錄為證,但不知道何時落伍成這個模樣,盡出海盜的丹麥竟然後來居上,真是匪夷所思,說來也難為情。丹麥目不識丁的海盜祖先,世代擅長殺人越貨,想不到得之如此出類拔萃的子孫,具有這樣靈光的腦袋,可謂香火不斷。哥本哈根學派佯謬艱澀,但是不乏非凡想象力的偉大科學理論,非但為老祖宗臉上增光,就是人類也為之驕傲,這些本來是應該發生在佔地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如今卻被昔日的蠻夷小邦奪了魁首,想來不禁憤憤不平。當然,和愛因斯坦一樣,自己的祖國沒有留住他們,玻爾最終還是去了美國,成了歐洲裔美籍科學家,為稱霸世界不可一世的美利堅合眾國添磚加瓦。希望有朝一日,中國能夠大量湧現世界級的科學家,各國的科學巨匠和精英爭相移民到中國,這才是中國的福音和真正揚眉吐氣的時刻。
平時龜縮在家裡的林先生和大夥一起,到處看看也飽了眼福,他有點愕然,私下說,“金老闆為人熱情,對你們可真不賴。”
在郊外可以看到壯觀的風力發電站,金老闆談到能源問題,石油和人類生活有密切的聯絡,比如服裝離不開石油中提煉的纖維,再如一瓶礦泉水,透過尋找水源、開採、淨化、裝瓶、運輸等環節,最終需要消耗十分之一瓶石油,據統計,人一生中平均的消耗:穿著需要消耗三百公升石油、食品需要消耗五百公升石油、居住需要消耗四千公升石油、出行交通需要消耗四千公升石油…不一而足。如果石油一旦用盡,當今世界立即回到沒有電,汽車和內燃機車的農業社會,現代工業文明剎那間灰飛煙滅,人類衣食住行如此依賴一種即將耗盡的能源,這樣嚴重的生存問題迫在眉睫,歷來卻是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後丹麥重視綠色經濟的發展,提出來爭取實現“對石化燃料的零依賴”,使丹麥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北歐國傢俱有這樣的前瞻性,令人矚目。當世界其他地方高枕無憂之際,斯堪的納維亞緊鑼密鼓著手後石油時代的應對措施,足足領先了幾十年,差不多一代人的光陰。。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十一章
其實在丹麥減排與經濟增長不再是矛盾衝突關係,二戰後丹麥經濟飛速發展,但能源消耗量基本保持不變,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反還降低了,這與它高能效的生產方式有關,同時歸功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七十年代以來堅持鼓勵風電,風電產業已經成為丹麥綠色能源的標誌,環保科技幫助丹麥提高工業出口,丹麥擁有全球一流風力渦輪生產廠商,出口產品佔全球風能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是既為國為民,又賺了大錢的典範。丹麥七十年代就有國家能源計劃,開始了能源結構調整,大力減排和提高能效,以稅收手段強制低能效產業逐步改進生產方式,並將稅收反哺清潔能源產業,由於其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丹麥成為綠色經濟先行者,在新能源領域創造不少就業崗位。這裡的建築外層都用了保溫材料,用地暖供熱。有的郊外社群冬天取暖,靠的是太陽能、稻草和麥稈等可再生能源,基本不消耗燃油和天然氣。農田不使用化肥,農作物秸稈燃燒後的灰燼,被加工成肥料再用於土地,不斷迴圈,沒有汙染環境的垃圾。在歷史上,哥本哈根多次被選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這個人口550萬的國家穩坐世界第一把交椅。證明了一個國家可以在減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同時,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後來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選擇在哥本哈根召開,看來不是偶然的。
丹麥人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程度,即使在歐洲也是首屈一指,丹麥一幅旅遊宣傳畫,是一位警察禁止所有車輛行人交通,以恭候大搖大擺的“鴨媽媽”帶領小鴨子橫穿馬路,據說是真實發生的場景。金先生告訴我們,他剛剛到達丹麥時,曾經在一家當地飯店工作,給丹麥廚師打下手,廚房中難免有饞嘴的飛蟲光顧,丹麥大廚告誡,可以將其趕走,但是不可傷害,因為“生命是上帝賜予的,神聖不可侵犯,即使它們也有生存的權利。”,聽起來有點極端,細想卻不無道理。一個連禽獸螻蟻都不會傷害的社會,又怎麼會破壞生態,自殘和漠視他人的生存權。
然後我們就驅車前往距離哥本哈根九十多公里的歐登塞,是丹麥第三大具有千年歷史的城市,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就誕生在這裡的蒙基莫萊街3 號。這是一條幽靜的羊腸街道,街口一側是年代久遠的深色平房。故居面積十幾個平方米,住著安徒生父母及6 個孩子,安徒生父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