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1)

在生長發育當中,有著類似的過程。嬰幼兒的“變蒸”,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發熱,對孩子的身體並沒有害處,反而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

“變蒸”這一學說,在今天的醫學界仍有很大的爭議。有的醫生認為,只要發熱就是病理性的,不承認有生理性的發熱,然而,以我自身帶孩子的經驗以及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古人“變蒸”的說法確實是有道理的。

生理性發熱有幾個特點:一是孩子發熱後(以低燒為主,偶爾出現高燒),給他個玩具還能抓能玩,還能咿呀學語,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二是耳朵發涼、屁股發涼;三是上唇內側出現“變蒸珠子”,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發燒是正在“變蒸”的表現,建議家長不要著急,別輕易給孩子服退燒藥。此時如果用藥物來治療,反而會影響他的生長發育。最好用毛巾浸溫水擰乾後,擦孩子的腋下、###根、後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幫他降溫。

在飲食上,讓孩子吃清淡一些。如果孩子正在吃奶,做媽媽的飲食也要清淡一些。同時要隨時觀察孩子的發熱程度。注意給他補充水分,幫助孩子把這一關渡過去。一般情況下此時體溫就可以降下來了。

病理性發熱的判斷方法也很簡單。如果孩子發燒的時候沒有精神、昏昏欲睡、一摸耳朵也發熱、手腳冰涼,這個時候一定要去醫院,此時的發熱基本上屬於病理性發熱了。

病理性發熱的原因有兩點,一是風寒,二是食積,就是我前文所說的“二太病”。

變蒸的另一種表現就是學齡前兒童的“生長痛”。有些在學齡前的兒童常常向家長訴說:“媽媽,我的腿痛。”輕的一說就過去了,重的則痛得晚上睡不著,需要爸爸媽媽不斷用手去###雙腿。家長擔心孩子腿受了傷或患了病,到醫院檢查後又都正常,沒有任何問題。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人體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的,一個時期體重增加佔優勢,另一個時期身高增長佔優勢,二者交替出現。當身高增長速度太快時,就會出現小腿肌肉腱牽拉感或疼痛感。這種疼痛多發生在晚上睡覺或白天午休時,一般不需要治療就可以自行緩解,家長不用擔心。

【用之有道——武醫師如是說】

當孩子出現病理性發熱時,要採取什麼措施呢?很多有經驗的老前輩提出了一個治療方法,叫“母嬰同治”。這個方法在國際上也有應用,對於正在吃母乳的嬰兒,讓媽媽吃一些清熱解毒的藥,再透過乳汁傳導給孩子進行治療,非常有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