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紆誘殺迷吾之後,考慮到羌人將有大規模的叛亂,朝廷公議,以久習邊事的武威太守鄧訓為護羌校尉。他是光武皇帝的太傅鄧禹的第六子,少時不好文學,被父親責難;但很快成了帝國的封疆大吏,北方邊郡的烏桓、鮮卑以及西部的盧水胡都很敬佩他。
章和二年(88)冬天,黃河上結了冰。迷唐派人探了探厚薄,便指揮四萬騎兵蜂擁過河,直抵塞下。可他沒有下令攻城,而是叫來了一個弱小的胡人部落——小月氏胡的酋長。他把腰刀拔出來,在胡人酋長的皮坎肩上蹭了蹭,又讓人端上一盤金子和幾匹綢緞,要求酋長配合行動。
酋長與他三擊掌後,馬上將東西送到鄧訓這裡。鄧訓讓他帶去一些精銳的騎兵和軍官。酋長又派人去報告迷唐:我部已被漢軍管制,無法出戰。
其他漢人官員勸告鄧訓:“羌胡相攻,本來對我有利。此乃以夷制夷之策,大人不必派兵保護他們。”
《品漢朝》第五章 烽火狼煙(9)
“不然,張紆正是因為失信,才引起羌人暴動。大漢長期屯兵,不下二萬。糧草轉運,耗損府幣。涼州吏民,命懸絲髮。此處所居胡人,原來之所以常被羌人裹脅,不從大漢,都是由於恩信不厚啊!現在趁著他們困迫之際,以德懷柔,庶幾能歸順,為我所用。”
邊塞的大門開啟了,漢軍傳令胡人以及一些弱小的羌人部落,速攜妻子兒女財產入內。這一下,斷絕了迷唐的兵源的供給,分化了羌人的軍事聯盟。眼見得紮在塞外的帳篷日趨減少,那些進關的胡人對鄧訓說:“漢家常常讓人們自相殘殺,惟有鄧使君待我們如父母一般,我們惟您的命令所是。”
鄧訓又讓幾百名少年羌胡接受教育和訓練,作為自己的義從。羌胡以病死為恥辱,一旦病重,輒拔刀自裁。鄧訓派出軍醫官把一些危重病人看管起來,加以治療。
這些事,像春風一樣,吹遍了邊塞內外。鄧訓的使者攜帶著重金奔走於羌胡部落之間,塞外的營帳又少了許多。一天,一批羌人的帳篷隨著一頂華麗的大帳向塞下移動。鄧訓大為高興,下令啟關。他對部下說:“這是迷唐伯父號吾的大帳!”
隨號吾來降的有號吾的母親以及八百多戶部民。鄧訓又點了點塞外的帳篷,下令發動湟中漢、胡、羌兵四千人出擊,迷唐逃往西部頗嚴谷,部落破散,漢軍斬首俘虜計六百多人。
次年春天,即孝和皇帝剛即位的那年,迷唐又犯邊,鄧訓命長史任尚將皮革縫在竹筏上,率軍渡過黃河,幾乎將迷唐部落一網打盡,斬首一千零八百級,生俘二千口。鄧訓又對歸降者及弱小羌胡施加恩撫,迷唐再次遠遁千餘里。其中一個大部落首領東號率眾投降。為了減少邊費,又為了解除羌人的顧慮,鄧訓罷去屯兵,只留二千刑徒屯田開荒,修理城堡。
孝和皇帝永元四年(92)冬天,五十三歲的鄧訓病危,每天來看他的吏民和羌胡達千人以上。有一天,羌胡民眾騎著馬在塞上大漠上賓士,他們大聲地歌唱、吼叫,因為鄧校尉死了。他們按照哀悼父母的風俗為他送行,有的拔刀自割,說鄧使君死了,我們也一起死罷。
像一切英雄一樣,鄧訓成了這裡的民眾供奉的神靈。十三年後,孝和皇帝立鄧訓之女為後,使謁者持節掃墓,追封平壽侯。
鄧訓的繼任者、原蜀郡太守聶尚,打算延續鄧訓的懷柔政策,他派出使者跑到千里之外找到迷唐,希望他率部回到河湟腹地的大小榆谷居住。迷唐覺得機會又來了,他回到榆谷後,為了迷惑漢人,讓自己的祖母卑缺造訪新任護羌校尉。聶尚款待了這位羌人老貴婦,親自送到塞下,又命翻譯官田汜率五名校官護送她到部落中去。可他們再沒有回來,他們的血肉被迷唐做了反叛盟誓儀式上的犧牲品。
朝廷大怒,聶尚被免職。七年以後,大漢以死亡一名、更換兩名護羌校尉的代價,迫使迷唐投降並親自到京師納貢。第二年,迷唐又叛。第三年,金城太守侯霸大破迷唐,將他的部落分散徙居漢陽、安定、隴西三郡,迷唐西竄,病死在一個更加野蠻的發羌部落。他的兒子率殘部來降時,都不到十戶人家。次年,大漢開始出塞向金城以西屯田移民。至此,本朝前期的羌人問題基本解決。
然而,漢人官吏豪右奴役降羌的事件不斷髮生,並且,地方的軍事將領還常常徵發羌人服軍役。
於是,對帝國命運產生重大影響的三次大規模羌亂,陸續爆發了。
孝安皇帝永初元年(107),在一次捕殺逃避軍役的羌人事件中,安定郡燒當羌酋長麻奴率眾叛逃出塞,與先零羌的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