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古老羌族叫做無弋,即奴隸的意思,傳說因為他們的祖先爰劍在春秋時代的秦厲公朝做了秦國的奴隸,他設法逃跑,在追兵上來時鑽進一個山洞,像羌人的史詩中吟唱的那樣,秦人放火焚燒,突然見到一隻大老虎衝出來,嚇跑了秦人。爰劍出了洞,又遇上一個被割去鼻子的女囚犯。在荒野之中,他們結為夫婦。這個羌人的祖母也知道遮醜,將頭髮覆蓋在臉上,因此成為羌人的風俗。以後漢人與羌人作戰時,面對的都是騎在馬上嗷嗷叫的披頭士。
由於大難不死,爰劍便被羌人推為酋長。他採取了和當時諸多部落不同的策略,不向中國的腹地發展,而是將部落帶到了河湟地區;更為了不起的是,他把從漢人那裡學到的耕種和畜牧技術傳授給部落,於是河湟一帶的羌人漸漸成為半遊牧半農耕的民族,這種能夠獨立的經濟,保證了他們無須冒險去向漢人討生活,更保證了自身的種族在一種充裕和平的環境下繁衍強大。
果然,到了第四代酋長、爰劍的曾孫忍的時代,河湟地區已經不能養育人口日益增加的羌人,於是他們的旁支開始向外遷徙到中國的西南地區,分佈在益州刺史部(今四川一帶)的廣漢、越嶲和武都。忍和他的弟弟舞卻留在河湟,分別產下九子和十七子,從此分化為二十六個部落。漢人統稱之為西羌。
孝景皇帝時,由於受到匈奴的脅迫,其中的研種部落要求南渡黃河,進入洮水流域的隴西郡,為大漢守衛隴西邊塞。他們的要求得到了大漢天子的許可,被安置在狄道、安故直至臨洮、氐道、羌道諸縣,但大部分的部落,卻越過祁連山北上,進入河西走廊地區,和匈奴混雜在一起,屢寇大漢。
孝武皇帝朝,隨著大漢對匈奴作戰的節節勝利,加之博望侯張騫開啟了西域的交通,孝武皇帝採取了“隔絕羌胡”的戰略,將大漢的軍隊開進河西地區,設定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西達玉門關,這樣,把羌人壓回河湟,使他們與北方匈奴不得交通。大漢認為羌人是一個比匈奴弱小得多的民族,所以並不像對待匈奴那樣,用驅逐的手段,而是對他們施加管制。大漢的軍隊又開進了河湟地區,設立了一個叫作令居的軍事要塞。
自由自在、野蠻卻質樸的西羌人受不了組織嚴密、高雅卻狡詐的漢人的壓迫,當孝武皇帝的小舅子李廣利將軍戰敗投降匈奴之際,先零羌與封養牢姐羌解仇結盟,共同成為匈奴的軍事聯盟,合兵十萬,攻下令居塞和隴西郡的安故縣,包圍了隴西郡的枹罕縣,並攻打河西。五六年後,大漢的李息和徐自為將軍才平定羌亂。
大漢仍不放棄羌人,而是改進了管理手段,在羌人地區設定護羌校尉,持節統領,全權處理羌人事務。這個軍政合一的官員下有從事、長史、司馬各兩名和一批翻譯,按時巡視各個部落,處理羌人的不滿、要求以及羌漢關係,此外,還不斷地派遣通譯去大漢境外的羌人那裡互通訊息。大漢希望藉此培養起羌人的信任與好感,從而維持邊塞的和平。孝昭皇帝朝,大漢在河湟地區設定了金城郡。
可是,大規模的叛亂仍在孕育之中,直到七十多歲的趙充國將軍出馬,才以他的勇略才智和遲暮之年的心血,解決了前漢時期的羌人問題。
。。
《品漢朝》第五章 烽火狼煙(6)
那是三十多年後的孝宣皇帝朝,帝國中央派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巡視諸羌部落。先零羌的酋長提出了一個居心叵測的擴張要求:渡湟水北上,在荒野地區畜牧。不諳邊事的光祿大夫立刻答應為他們請示天子。
當他回朝彙報時,帝國的營平侯、後將軍趙充國彈劾他失職。趙將軍是隴西人,後又遷居令居塞,因而對羌人再熟悉不過。義渠安國出長安之前,趙充國就反對派他去,並推薦了酒泉太守辛武賢。
羌人沒有耐心了,他們驅趕著羊群過了湟水。面對黑壓壓的移民潮,各地的漢人長官束手無策。
元康三年(前63),孝宣皇帝急召趙充國將軍,說是接到情報,先零羌與羌人各部落舉行解仇交質盟誓的儀式。趙將軍一聽便著了急,回答說:“這是羌人叛亂的訊號。羌人之所以容易制伏,是因為他們部落分散,互相殘殺,始終不能統一。三十多年前,西羌反叛,也曾解仇結盟。臣下估計匈奴的使者又到了西羌,因為近來東胡烏桓歸順大漢,匈奴害怕大漢從東方攻擊,於是引誘羌人在西方鬧事。臣預感到羌人有大的陰謀,應當及早防備才是。”
一個多月以後,快馬將情報送至長安:狼何羌派遣使者去匈奴借兵,打算進攻河西敦煌一帶。
趙充國分析:狼何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