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羨慕尼奎斯特能過一種平衡而有規律的生活,總是懷疑他到底將內心的痛苦與孤寂藏在什麼地方,他實際看不到尼奎斯特根本濫用心靈感應力,並不打算同別人分享。換一句話說,尼奎斯特是個極端自私的人。
從《內心垂死》中,我們可以看出西弗堡受現代派小說的影響相當深,《內心垂死》是喬哀斯的短篇小說《死亡》(TheDead)的一種新的衍繹,喬哀斯小說中的主人公永遠生活在妻子的已死的初戀情人的陰影中,永遠無法超生,但西力格卻有希望,他的心靈感應力在內心死去,他卻能在人類當中得以重生,成為人類當中的一個正常的人。
生與死,再生,這主題涵蓋了整本小說,西弗堡這小說同喬哀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和D。H。勞倫斯的《兒子和情人》一樣,是一本成長、發展、棄拒和成熟的小說,它描寫一個人內心的矛盾,如何超越自己。
小說第四章用了整整一章描寫西力格為一個哥大的學生寫的論文,那是篇論卡夫卡小說的論文,這使人不能不懷疑這是西弗堡在大學時寫的一篇論文。卡夫卡是個關注人的痛苦和異化的作家,從這點也可以看出西弗堡受卡夫卡的影響頗深。表面看《內心垂死》並不是悲劇,只是個人的悲哀,並不波及到全人類,西力格的失落只是他個人的問題,但西弗堡在這小說中卻透過這小人物,來反映出現代社會由於科技日益發展而不斷非人化,生存在這社會中的人類所感受到的痛苦、軟弱、恐怖、緊張與無助,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西力格的個人悲劇就不只是他個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了。
西弗堡所以能成功地塑造出西力格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小人物,這同他大量閱讀嚴肅文學作品,尤其是現代派文學作品有關,也同他廣泛地閱讀詩歌、哲學、心理學的著作有關。所以《內心垂死》與其說是一本科幻小說,不如說它是一本主流文學的嚴肅作品,換句話說,西弗堡為科幻小說和嚴肅文學架設了一條溝通的橋樑。
當然,西弗堡近期又寫了不少作品,包括以巴比倫傳說寫成的歷史小說《吉爾伽密斯國王》、幻想史詩《華倫丁爵士的古堡》等,但我個人認為他在七十年代的科幻小說創作已達到高峰,所以後期的創作就不再論及了。
一九九三年四月·於多倫多
更多精彩,更多好書,盡在霸氣 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