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宣佈休朝,臣工們卻悶悶不樂,周瑜竟然給孫仁主公下了最後通牒,這不是給東吳添亂嗎?
眼下孫權新喪,孫仁才上任不久,正是當吐故納新之時,可是周瑜卻不顧局勢,竟然窩裡鬥,若是令天下群雄知道,定會趁虛而入的。
楊林勸王寶將軍放了周瑜,眾臣也認為沒什麼,因為周瑜有恃無恐,就算殺了他,周瑜的部下也會率軍攻城的,而孫仁還會落得個誅殺有功之臣的罪名。
臣工們陸續離開了,吳夫人安慰道:“仁,你切勿往心裡去,周瑜那人固執得很,當年策兒也是知道他的性情,才會在臨終前託付,若非如此,只怕他就連權兒也不認同!”
孫仁不語,吳夫人也只得離開。
楊林上前來,說道:“主公,讓不才送你回去吧。”
孫仁點頭,楊林便親自護送孫仁回木下宮,兩名婢女知道孫仁與楊林關係親密,便遠遠的跟隨。
從朝堂到木下宮,孫仁半句話都沒有說,直到回到木下宮。
孫仁命兩名婢女在門外等候,非通傳不得入內,在寢室中,就只得楊林一人陪著。
只有在楊林的面前,孫仁才會顯露出真性情,只見她的眼眶溼潤,淚水竟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周瑜他,欺人太甚了……”
孫仁抽泣著,而楊林卻沒有立即撫慰她,只是任由她哭著。
早在周瑜提議要開棺驗屍的時候,孫仁就感到頭腦木然,若不是楊林出來解圍,只怕孫仁會當場昏倒。
後來,周瑜當著朝臣們的面撕破了臉皮,以軍隊威逼,要孫仁讓位之時,孫仁就有一些想哭了,但是身為東吳主公,卻不能如此做,孫仁強忍住淚水,撐到了回到木下宮中。
在楊林的面前,孫仁再也不用掩飾什麼,她將心中的苦痛都哭了出來。
哭過之後,孫仁心中稍安,道:“楊林,你怎能放周瑜離開呢?他手握重兵,就算不能殺了他,將他拘謹,令他不能發號司令也好吧?”
楊林勸王寶放走周瑜之時,孫仁原本想反對的,但是她當時並無此心情,而且孫仁也相信,楊林的所作所為,定然有他的道理,於是也沒有干涉楊林的做法。
楊林解釋道:“主公,不才這麼做,你尚且不明白,又何況周將軍呢?不才曾說過,周將軍敢在朝堂上當面頂撞於你,自然是考慮過各種失態的,依不才所料,周將軍將自己身死置之度外,正是為了給軍隊攻城一個理由!無論他身死與否,軍士都會以‘孫仁篡奪主公之位,枉殺忠良’為藉口攻城的,不才放他回去,正是為了令他再無藉口。”
孫仁想了一想,認為楊林所說非虛。
所謂兩害取其輕,如若殺了或者拘謹周瑜,會給城外軍隊攻城的理由,並且也會失掉民心;如若放周瑜回去,他自然能指揮若定,但攻城的理由,卻有些牽強了。
楊林又道:“依不才所見,周將軍會以女子不能當政為理由攻城,但此種藉口卻站不住腳,自古以來,女子當政者多,不亞於男子。孫將軍以此理由攻城,百姓們不會認同的。”
雖然楊林這麼說,仁公主卻依然非常擔心。
“可是楊林,無論他的理由如何,他手裡面有重兵,和護衛軍相比,周瑜手中的軍隊驍勇善戰,並且數量是護衛軍的好幾倍,他若率兵攻城,應當如何抵擋才是?”
孫仁在哭過之後,臉上仍有淚痕,不過她卻顧不得自己的面容。
楊林道:“主公,請放心,周將軍既然說以三日為限,那麼三日未到,他是不會率軍攻城的,我們只要在這三日之內做好籌謀便是,有不才在,周將軍休想令一兵一卒踏入柴桑城半步!”
楊林說得異常堅決,孫仁終於心安。
不知從何時開始,孫仁對楊林的信任,已然超過了所有人,只要楊林說能夠成事的,就定然不會出錯。
孫仁對於楊林如何禦敵很好奇,便問:“楊林,你快告訴我,你要如何抵擋周瑜的軍隊?”
楊林笑道:“主公,之前不才聽聞周將軍來,本是滿懷期待的,想周將軍經世之才,定會成為不才期望之對手,但事與願違,周將軍此人,卻是一位性子急躁之人,雖文武雙全,卻難以成大事,不才要對付這樣的人,實在不用動一兵一卒。”
“真的!?”
孫仁喜出望外,不動一兵一卒便能退兵,那麼對於柴桑城的百姓,定是好事一樁。
“楊林,你快將你的方法說來聽聽。”
孫仁迫不及待,楊林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