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臣工之中,對孫權之死抱有懷疑的人不在少數,周瑜在朝堂上所說的一番話,倒是引起了他們的共鳴,臣工們也想知道,孫仁會如何應答。
而楊林突然闖入話題,倒是出乎眾臣預料,按理說,楊林官居末席,應當自知身份,在朝堂上不會輕易發言,但這一次,楊林這個小官竟當場與東吳的最高軍事統帥周瑜爭辯了起來。
聽了楊林的一番解釋,周瑜恨恨道:“你的這些話,只不過是故弄玄虛罷了,你所說的那種膠,天底下是沒有的!”
楊林笑著說道:“周將軍這麼說,未免有些掩耳盜鈴!若是周將軍未聽聞過的物事都可視為沒有,那天底下沒有的東西可多了!這正如士兵們手中的兵器,看似鋒利,卻並非是最厲害的,不才聽聞道家有一種**,只消一石,便能將一座山頭夷為平地!”
周瑜罵道:“你這小兒休要信口胡說,本將軍帶兵這麼多年,從未聽說過**這種東西!”
周瑜雖也懂一些道家之術,但對道家的火藥一事,卻一無所知,尤其是楊林形容只需一石的**就能夷平一座山頭,更是無法相信。
不過站在周瑜身旁的諸葛瑾卻說道:“周將軍,道家的**,微臣卻是聽說過的,威力驚人,和剛才楊先生所說的並無二致……”
諸葛瑾原本是站在周瑜一方的,但他心性耿直,對是非曲直看得很重,因此才會在朝堂上當場揭周瑜的短。
周瑜一驚,道:“此話當真!?”
諸葛瑾道:“千真萬確。”
既有諸葛瑾如此說,眾臣對於周瑜的印象,立即打了折扣,楊林卻有一些失望,沒想到只是短短几句話,周瑜就遭了自己的道,周瑜雖有經世之才,但易怒易急,難怪諸葛亮能氣死他。
楊林又道:“周將軍,不才剛才說這麼多,只是為了告訴將軍莫做井底之蛙,將軍以常理來推斷,但將軍的常理,卻只在方寸之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前任主公遇刺身亡,兇手所用之手段,詭奇異常,正是在周將軍的常理之外!”
楊林的一番話,說得周瑜啞口無言。
周瑜萬萬沒想到,自己竟會在和這位黃口小兒的爭辯中完敗,這傢伙究竟是什麼人,自己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他?
見周瑜語塞了,孫仁立即說道:“周將軍,楊林已然將話說明,兄長之死,雖然玄怪離奇,但也並非人力不可為,兇手狡猾多端,當務之急,並非是再次查驗兄長的屍身,而是加緊追查兇手,令兄長死得瞑目,至於開棺驗屍之說,還是免了吧。”
孫仁說得苦口婆心、有理有據,眾臣們盡皆信服。
之前列位臣工們中還有人支援周瑜的說法,但是經楊林這麼一鬧,周瑜當場出醜,原本支援開棺驗屍的臣工,這一次,倒不再支援了。
張昭勸說道:“周將軍,主公已死,你又何必苦苦相逼呢?老臣以為,將軍應儘快回到軍中,率領士兵們保家衛國才是!”
張昭與周瑜,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原應是相輔相成的,但周瑜卻自始至終並不認同張昭其人,認為其人迂腐貪婪,且膽小怕事。
周瑜拽緊了拳頭,罵道:“我呸!好一個東吳長史,張昭,主公新死,你不知為主公報仇,卻貪生怕死,輔佐女子為東吳之主,你的行為定會被後人所唾棄!”
周瑜已經對張昭毫不客氣了,孫仁也沒有想到,周瑜竟然會在朝堂上當場翻臉,就連楊林也頗為意外。
人人稱頌的美周郎,難道就是這麼一位衝動易怒的傢伙,如此性格,又怎能率軍抵抗外敵?
吳夫人也勸說道:“周將軍,稍安勿躁,雖仁不許你開棺驗屍,但你已是東吳三軍統帥,日後江東之事,仁定會仰仗於你的。”
可是周瑜根本不聽,直直的朝著孫仁說道:“你這個小丫頭,竟然竊居主公之位,我周瑜身為東吳三軍統帥,怎能安心在女子之下?今日,本將軍要你給我一個交代!”
此時的周瑜,已然沒有將孫仁當做是東吳的主公了,言語中渾然不將孫仁當一回事。
眾臣們面面相覷,沒想到周瑜竟然會說出如此的話來,這可是大不敬之罪!
孫仁問道:“周將軍,你讓孤交代何事?”
周瑜道:“我讓你交代的,是你如何蠱惑眾臣,讓他們聽命於你的,還有,你不可再當東吳之主,應退位讓賢!”
“大膽!”
周瑜的話,已然超越了作為臣下的許可權,立即有臣工厲聲罵道,但是周瑜卻置若罔聞。
“仁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