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新主(1 / 2)

小說:混在東吳吃軟飯 作者:coxi

仁公主道:“諸位臣工,仁感謝各位的一片好意,但仁只是女流之輩,平日裡雖喜舞刀弄槍,但終生夙願,也只是嫁人生子,並非稱雄於諸侯,因此,還請諸位臣工另擇賢能!”

這一次,仁公主斷然的拒絕成為東吳新主,於是朝臣們議論紛紛,究竟何人才能成為東吳的下一任主公?

步騭喜好遊歷,才回柴桑不久,道:“天下之大,也並非所有的地方皆是男子當權,微臣遊歷漢南,見到一些村落都以女子為尊,子隨女姓,男子蒙面示人。”

嚴峻卻道:“可是蠻人畢竟不是漢人,漢人自然是以漢人的方式來治國。”

搖擺不定的薛綜道:“若仁公主拒絕執掌東吳,那外姓之人中,能接掌主公之位的,只怕只有周將軍了!”

此言一出,朝堂更加沸騰。

多數臣工指責薛綜,說他數典忘祖,承蒙江東孫氏大恩,卻不知回報,反倒讓東吳之主異姓,實不應該。

當然,也有少數支援薛綜說法的,卻不敢為薛綜爭辯。

眼見朝堂越來越亂,仁公主便叫停了眾臣。

“列位臣工,大家同為東吳重臣,可別為言論不一而傷了和氣,今日之議,若是沒有結果,大可改天再議。”

眾臣們在仁公主的勸說下,漸漸恢復了平靜,不過主公之位,卻依舊懸而未決。

仁公主將目光轉向了張昭的方向,問道:“長史大人,從一開始,你就少有言語,你是眾臣之首,還請你為江東計謀!”

既然仁公主已經指名道姓了,張昭哪裡能緘口不言,他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出列。

張昭向仁公主行禮,隨後道:“公主殿下,老臣待罪之身,原本不應妄議政事的,但是殿下心慈仁厚,不計老臣的嫌疑,還老臣自由之身,老臣感激涕零。”

眾臣都知道,張昭幾天前被懷疑是刺殺主公的幕後指使,但仁公主卻開恩,還張昭清白,不僅如此,並沒有貶張昭的官,還命張昭上堂議事。

張昭之所以在朝堂上一言不發,臣工們認為他不方便言說,因此並不奇怪。

“幾日前,子瑜曾拜訪過寒舍,老臣與他談及東吳下任主公人選之時,子瑜曾向老臣推薦仁公主殿下,但是老臣一口回絕,認為女子不足以委以重任!後老臣洗脫嫌疑,便出外查探民情,才知道當今東吳之勢,實則非常玄妙!”

眾臣默默聽著,卻不知張昭所言何事,怎麼東吳長史大人說話,突然間變得條理不分的?

不過張昭卻自顧自的說道:“老臣來到柴桑城中,卻不想被人認出,數十位百姓將老臣團團圍住,併為老臣送上‘萬民書’,百姓們口口聲聲說,當今東吳,唯有仁公主可救,若仁公主不當東吳的主公,只怕東吳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諸葛瑾奇道:“長史大人,今主公雖遇刺身亡,但訊息尚未公佈出去,這些百姓們是怎麼知道東吳會易主,還送上萬民書的?”

張昭道:“子瑜說得甚是,這也正是老臣奇怪之處,這萬民書,定然是在主公遇刺之前就在綢繆,百姓們是定然不會知道主公會死的,也便是說,此正是民意所向。”

張昭所說之話雖然牽強,但也多少說得過去,於是張昭又道:“萬民書只是其一,老臣還聽說了兩件更玄乎之事,有人稱,從河中撈起來一塊先秦的石碑,在石碑上,竟寫著‘女主生,東吳旺’的字樣;另一件事,便是從數十頭牛的肚子裡,掏出來寫著同樣字跡的絹帛,這些絹帛上,全都寫著一個‘仁’字!”

眾人越聽越奇,有人便問張昭:“長史大人,你說得如此玄乎離奇,這幾件事,你有證據嗎?”

張昭道:“石碑和絹帛之事,老臣實在不知真假,只是這‘萬民書’是老臣親自收下的,如若列位臣工有異議,倒是可以一觀!”

說著,張昭就將萬民書拿了出來,在眾臣面前展開,只見這萬民書上,密密麻麻的寫著數千個名字,這些名字,自然就是東吳渴求仁公主成為下任主公的百姓寫上去的。

在臣工們看了萬民書後,張昭便向仁公主恭敬道:“公主殿下,此是天意,老臣雖不贊同女主當權,但天意難違,老臣唯一能做的,就是向殿下傳達天意,還請公主殿下以大局為重,暫代主公之位,保我江東基業,保我江東百姓!”

說著,張昭便向著仁公主跪了下去!

張昭乃眾臣之首,他既然跪下去了,臣工們便跟著張昭一起跪了下去,楊林也有樣學樣,跪在隊伍的末端。

“請公主殿下勉為其難,暫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