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孫仁公主命眾臣來行宮議政,張昭也在出席之列。
昨日楊林來家中,威逼利誘一番,張昭恨得牙癢癢的,但是卻無能為力,正如楊林所說,張昭已然掉入對方所設之陷阱,全家老小的性命繫於一身,他不能在楊林面前說半個不字。
仁公主招張昭議政,在別的臣工看來,仁公主大仁大義,但是隻有張昭心裡很清楚,仁公主之所以讓自己來,是為了讓自己在群臣面前樹立表率。
到了朝堂,張昭見東吳群臣差不多都聚集於此,顧雍、諸葛瑾、步騭、嚴峻、程秉、薛綜……除了軍中的將領未至之外,在此聚集的,都是東吳重臣。
“子綱,你也來了?”
在群臣中,張昭發現了一位許久不見之人,正是自己的同宗張?,張?身體抱恙,已在家中休養數月之久,不想今日,連張?都上朝來了。
張?向張昭恭敬說道:“子布,出了這麼大的事,我怎能在家中安穩休養?老臣自知命不久矣,若江東根基不穩,老臣又怎能死得瞑目?”
張昭心中嘆道,張?既然出現於此,便定是支援仁公主成為東吳主公的,對方連張?這樣的老臣都能請到,實在是了不得!
當然,在群臣中,張昭也見到了楊林的身影,不過楊林頗為規矩,只是立在了隊伍的最後,不過張昭知道,這小子一肚子的壞水,要不了多久,他就會來到隊伍的前列。
臣工們各就各位,仁公主這才姍姍來遲,眾臣對仁公主見禮,仁公主也點頭回應。
仁公主信步而入,卻並沒有坐在位於正中的主公之位上,只是坐於旁邊,不過即便如此,群臣們還是以仁公主馬首是瞻。
“諸位皆是東吳重臣,仁此次招大家來,是為了商量出一個辦法,兄長身死,東吳不可一日無主,東吳之主,究竟何人能夠擔任,還請列位臣工們給出一個說法的好。”
果然正如張昭所料,仁公主招大家來,就是為了東吳新主的問題,雖名義上是讓大家商議,但是張昭心中很清楚,仁公主早已有十足把握。
張昭環顧左右,想知道群臣中,究竟是誰來說第一句話,說第一句話之人,定然是被仁公主所收買之人,此人會是誰呢?
難道是楊林?張昭將眼神瞧向了楊林的方向,但楊林卻一動不動,他今次竟不打算發言。
“老臣有話說!”
一人出列,向仁公主作揖。
張昭正眼一看,此人竟是老臣張?,這令張昭覺得不可思議,這老傢伙怎可如此沒有氣節?
張?在眾臣的注視下,緩緩說道:“公主殿下,江東之基業,始於文臺公,後由孫將軍開疆拓土,再交到主公身上,主公兢兢業業,任用賢能,東吳才有今日之勢,原本以為主公春秋鼎盛,還能使東吳更為繁榮,卻不想主公卻遇刺身亡,實天亡我東吳!
信任主公的人選,斷然不可草率決定,此時正是我東吳生死存亡之刻,定要挑選出一位德才兼備的主公,才能穩定民心,使我東吳亂世稱雄!”
張昭白了張昭一眼,這老傢伙,說了這麼多,全都是廢話!
張?可不顧張昭的目光,繼續說道:“當年孫將軍遇刺,自知不久於人世,特於榻前拜託東吳重臣,好生輔佐主公,主公雖武力上不及孫將軍,但雄才偉略,猶在孫將軍之上,可主公膝下無子,如若效仿孫將軍之舉,但主公的幾位兄弟,卻也只是資質平平,斷然不能委以重任!”
仁公主插嘴道:“張大人,照你這麼說,我江東孫氏,已沒了繼任主公之位的人選了?”
張?頓了一頓,回答道:“公主殿下,事實並非如此!依老臣所見,現正逢亂世,亂世之中,當以基業為重,以規矩為輕,但凡成大事者,不拘於小節,不行於常理,只為東吳百姓計!公主殿下,在江東孫氏之中,無人的才幹能勝得過你,還請殿下勉為其難,接任主公之位!”
張?終於道出了他的想法,在場的眾臣中,有的早知道張?會如此說,因此並不驚訝,而有的則不知道,盡皆瞠目結舌。
仁公主卻顯得異常平靜,道:“張大人太抬舉我了,我只是一屆女流之輩,且不久之後將要嫁於曹操,此時此刻,怎能擔當東吳主公之位?還請張大人另行推選賢能為好!”
張?反駁道:“公主殿下切勿過謙,剛才所說,並非老臣一家之言,而是東吳千萬百姓之意,老臣是替東吳百姓懇求公主殿下,為百姓著想,勉為其難,出任主公之位!至於殿下所說,自己將要嫁於曹操一事,請休要再提!若主公在,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