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安撫(1 / 4)

小說:混在東吳吃軟飯 作者:coxi

柴桑,東吳大軍所駐之地,同時也是東吳的大本營。

時曹操已滅袁紹、袁術,統一北方,天下有一半歸他執掌,但他並不知足,心中一直記掛著江南的富饒土地。

雖說曹操在江南的名聲不好,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師出有名,南征北伐,皆是為了漢家天下,各方諸侯,弱小的都歸順曹操了,稍有實力一些的,縱然負隅頑抗,也卻只能落個倒行逆施的名號。

作為東吳的主公,孫權今日裡一直憂心忡忡,擔心曹操來犯,東吳雖然人才濟濟,但兵力上卻和曹操差了一大截,曹操若興兵南犯,東吳勢必不可抵抗,但若就此歸降,那麼父兄辛苦打下的這片江東基業就要拱手於人,自己又豈能甘心?

在此緊要時期,孫權又收到了一封來自曹操的信函,這更令他坐立不安,立即找來手下謀臣,商議大事。

孫權先問長史張昭,道:“子布可知近日吳地所傳唱之童謠?”

張昭拱手道:“老臣略知一二,江東小兒皆唱:銅雀臺,鎖春秋,孫家女,不得還,丞相志在安天下,孫曹聯姻享太平,此童謠傳唱已有月餘,且分佈益廣,可這源頭,卻也無法查尋。”

孫權又道:“這首兒歌淺顯易懂,雖在吳地傳唱,但曹操耳目眾多,已然知道了。”

張昭問:“主公今日召臣等來,是否是曹操送來了信函給主公?”

孫權嘆了一口氣,道:“正如子布所說,曹操的確送來了信函給孤。”說著,將手探入懷中,取出了一封信,“是曹操的親筆信,曹操說,既然天意認為孫曹聯姻可安天下,那何不順從天意,兩家聯姻,屆時孫曹共同出兵,待天下太平時,共分天下。”

剛說完,底下一人憤然道:“一群乳臭味乾的小孩唱的兒歌,算哪門子的天意?倘若真信了,莫非要將主公的至親之人嫁與行將就木的曹賊?”

孫權瞧那人,卻是會稽郡郡丞顧雍,此人機智過人,且憤世嫉俗,視曹操為天底下最惡之人,從來惡言相向。

張昭道:“市井童言,雖不可全信,但也不能全不當回事,昔日董卓意欲稱帝,童謠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後董卓果然不得好死。以此推來,童謠縱然非是天意,也與民意為近,不可等閒視之。”

張昭之言,顧雍想要反駁,但無奈張昭乃文臣之首,自己不敢輕易得罪,因此便隱忍不發。

忽一人又道:“依微臣之見,曹操送信函給主公,並非是誠意結親,而是投石問路,曹操想要看看主公作何反應,究竟是否順從。微臣想,給曹操出這計策的定是郭嘉或賈詡中的一位。”

眾人一瞧,說話之人正是諸葛瑾,諸葛瑾是魯肅保舉之人,此人頗有才幹,但在荊襄一帶的名氣,卻遠遠不及他的胞弟諸葛亮。

孫權恍然大悟,憤然道:“如此說來,曹操那廝焉敢如此?真當孤手下無人?”

張昭委婉道:“主公,其實不然,曹操雖意圖輕薄,但對江東來講,孫曹聯姻,對江東有利無害。想景帝時匈奴勢大,為保漢室基業,景帝忍痛割愛,將最疼愛的南宮公主遠嫁匈奴,換來漢室喘息之機,後武帝勵精圖治,國力日強,才向匈奴發難,將匈奴王庭趕至漠北。現曹操勢大,以江東之力,恐難與之抗衡,故孫曹聯姻,實可安曹操之心,令其不向江東為難,至於平分天下一說,曹操向來不守信用,但我方卻斷然不會空手而歸,曹操若真取了天下,我方定能分一杯羹。”

孫權默然不語,張昭已將其中利害理得頭頭是道,身為江東之主,為己方利益著想本是分內之事,不過在親情上,孫權卻難以取捨。

良久,孫權才道:“子布所說雖然在理,但孤卻不能就此專斷,想我江東孫氏,現適婚女子,就只得小妹孫仁一人,但仁性子剛烈,嫉惡如仇,讓她嫁與曹操,恐怕不會遂願。”

孫權面露難色,張昭又道:“主公,自古婚姻大事,向來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女子自身怎能做主?尋常百姓家如此,王侯之家,更不例外,仁公主身為東吳公主,應以我方利益為重,能穩住曹操,令其不向我東吳發兵,也算是大功一件,但凡王侯之女,理應為己方之籌碼,至於兒女情長,卻不可有!”

顧雍怒道:“子布你好不通人情,主公只有仁公主一個妹妹,現在卻要將她拱手嫁給曹賊,以換取在曹賊強勢下苟且偷生,我等身為人臣,當為主公分憂,而並非是讓主公為難。”

張昭不言,顧雍立足於人情,所說之事,確是正中孫權下懷,但孫權作為江東首腦,大事上卻不能獨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