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升自知幾個兒子無能,曾以荊州相讓,只是主公推脫不受,今景升大限將至,若立劉琮為繼任,子幼母壯,恐生禍事,相較之下,景升對劉琦公子頗為喜歡,已有立劉琦公子之意,這一次趁此機會,剝奪了蔡瑁的軍權,令他不能掀風浪,才能保劉琦公子登上荊州之主的位子。”
諸葛亮分析得頭頭是道,劉備和趙雲聽得連連點頭。
如此說來,劉備繼續待在荊州也無濟於事,他無法插手劉表的家中之事,劉琦或是劉琮繼位,劉備並不關心。
諸葛亮又道:“只是,亮還擔心一點,劉琦公子性子懦弱,並無智謀,可他是如何想出送圓桌,並在圓桌上殺手的手法的,此事頗為可疑。”
趙雲道:“軍師多慮了,縱是劉琦公子,手下也能養些謀士,靠謀士出謀劃策,自然能想些主意。”
諸葛亮卻道:“趙將軍所言,雖有道理,但亮不敢苟同。為劉琦公子出謀之人,只怕並不簡單,亮雖自比管仲樂毅,但此等計謀,只怕亮也無法想出。出謀之人,其智謀不在亮之下,且心狠手辣,若此人是向著荊州倒好,若是另有他圖,只怕會是一位難纏的敵手,還請主公提防才是。”
聽了諸葛亮的話,劉備和趙雲都皆感詫異,諸葛亮以前賢自比,天下之大,難尋比諸葛亮更有智謀之人,可是這一次,諸葛亮卻對那位出謀劃策者另眼相看,劉備也開始對那位謀士感興趣了。
劉備道:“若真如軍師所說,何不邀他至麾下,抗曹之事若有此人相助,定能如虎添翼。”
諸葛亮卻搖搖頭,道:“亮只怕此人並無主公想的如此簡單,還請主公提防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