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早就興兵問罪了,哪裡會用“和約”二字來為自己的隱忍找理由?
現下曹操對東吳私自鑄造貨幣一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正當曹操打算休養生息的時候,在曹操所管轄的領地內,卻發生了嚴重的饑荒!
昔日,曹操用毛玠的建議,施行屯田,軍民同耕,使百姓也好、軍士也好,不再餓肚子。
正是因為如此,曹操才日益壯大了起來,他能夠打敗呂布、袁紹、袁術等人,都是由於後方穩固,而後方的穩固,便是和屯田制分不開的。
可是正是因為屯田制使曹操一方衣食無憂,使得曹操有一些麻痺大意了。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一方損耗了大量了兵力和財力,還沒有從赤壁之戰中恢復過來,曹操就厲兵秣馬,準備進攻西涼和漢中,可惜的是,進攻西涼和漢中的事情被臨時阻撓了,其原因,便是東吳進軍合肥。
合肥之戰也是一場消耗戰,在合肥之戰中,無論是曹軍還是吳軍,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最後雙方和談,戰事不分勝負。
曹操並沒有意識到,在合肥之戰中己方已經耗損了大量的元氣。以為自己還非常的強大,因此毅然對西涼和漢中出兵。這也是兩塊非常難啃的骨頭,在曹操打敗了兩處豪雄之後,正欣欣然班師回朝,卻不想,自己的實力已經虛耗過度,只差最後一擊了。
建安十九年,十二月。
原本四處安定,百姓們正準備過冬。但是卻不想,在河間府一帶,卻爆發了饑荒。
因為無糧可食,數千百姓揭竿而起,攻佔府衙,要求開倉放糧,可是府衙之內,也是空空如也,哪裡有糧食給百姓吃?
於是這數千的百姓,便成了賊兵。四處掠奪,只求溫飽。
對於地大物博的曹操一方來說,數千百姓的造反。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因此地方政府,對於此事隱瞞不報,想要自己化解叛亂,可是卻不想,叛亂越演越烈,最終這數千百姓的叛亂,竟匯聚成了數萬之眾。
這下子,紙終於包不住火了。於是訊息終於傳到了曹操的耳朵裡。
曹操連過年的心情都沒有了,頓時大怒。命徹查其中官員們失職的行為。
一問才知,原來是曹軍西征馬騰之時。要求各地方官府獻上軍糧,此時的河間府已經缺糧了,但是因為各地都並沒有向曹操申報困難,河間府的官員們礙於面子,也並沒有向曹操稟告缺糧之事。
既然不缺糧,那麼就必須要獻上軍糧,因此,河間府的官員們便命令百姓們將僅存的糧食交出來,這是一種強迫的行為,老百姓縱然反抗,但是也無濟於事。
原本河間府的百姓們還靠著賙濟度日,但是越是到了冬天,糧食就於是不夠吃,因此百姓們才鋌而走險,揭竿而起的。
無論從什麼方面來看,這都是地方官的失職,才最終導致了難以控制的局面。
數千人的賊兵,四處掠奪,可是那些被掠奪的百姓們,也沒有糧食吃,因此,這些百姓們或者是被殺死、餓死,或者是被索性加入了賊兵,使得賊兵的氣勢越來越盛,規模也就越來越大。
迫在眉睫,曹操立即命人率兵鎮壓。
曹操命人商議,如何處置有罪的官員們,而眾臣也是暢所欲言,都認為,一定要嚴懲那些犯事的官員們。
不過在朝堂之上,卻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此人正是司馬懿。
司馬懿雖然官卑職小,但是他的嗓門卻不小,他所說的話,在場的每一位重臣都能夠清楚的聽見。
只聽得司馬懿說道:“曹公,官員們的過失,只不過是外因罷了,其最根本的,實際上是內因。”
曹操奇怪道:“仲達,你所說的內因,究竟是什麼?”
原本以司馬懿的職位,連上朝的機會都是沒有的,可是因為在征討張魯的過程中,司馬懿立了功勞,曹操封他為偏將軍,因此,司馬懿便有了在朝堂上發言的機會。
眾臣們原以為,才剛剛位列朝班的司馬懿,應當安安分分,收斂自己的行為,不輕易說話的,可是沒有想到,這小子的膽子竟然不小,不僅敢當眾高談闊論,而且他所說的話,還與所有的人說的大不一樣。
司馬懿又說道:“曹公,我方因屯田致富,所謂的屯田,便是讓軍隊計程車兵們都參與耕種,士兵們穿上盔甲,便是一名驍勇善戰的戰士,脫下盔甲,便是老實本分的農民,如此一來,發展與戰爭兩不誤,可以說是一件極好的計策。
正是因為屯田的制度,使得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