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立場上來看,如今東吳方面,根本就沒有必要和蜀軍議和,只要將蜀軍圍困在益陽,時候拖得越久。蜀中一帶的局勢就越是混亂,到時候,只怕劉備會失去對蜀中的支配權。並且自己也會被困死在益陽城中。
諸葛亮看著在場的諸位將領,無論是哪一位。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將,只可惜,這些將領們,卻沒有能夠迎來一場勝仗,倒是像現在這樣一敗塗地。
諸葛亮娓娓說道:“主公,在來這裡之前,亮已經和楊林見面了,楊林代表東吳。同意議和,並且也同意,在議和之後,東吳會向蜀中提供足夠的糧食,保證災民能夠順利的度過這次的蝗災。”
這一句話,倒也聽得順耳。
如果東吳同意議和,在議和之後,還向蜀中提供糧食上的支援,那麼劉備便能夠用東吳所提供的支援,穩定蜀中一帶的局勢。並且平定南方的叛亂。
劉備也有些激動,忙問道:“既然是議和,那麼東吳方面。一定會提出條件的吧?孤倒想問問,孔明,你和楊林面談的時候,他究竟提出了何種條件?”
諸葛亮也不藏著掖著,徑直說道:“主公,楊林的意思,是我方將荊州一帶的土地,割讓給東吳,除此之外。別無其它條件。”
“好一個楊林!該死的傢伙!”
張飛暴怒,荊州可是兄弟們誓死打下來的。這個楊林,竟然一開口就是荊州的全境。張飛怎麼能夠忍受?
不過除了張飛之外,其他的將領們,倒是能夠平靜的思考。
現在的劉備軍,能夠保住西川的基業也算是不錯的了,至於荊州,事實上已經不再是劉備方能夠控制的範圍了。
如果將荊州交給東吳,能夠換取西川的和平的話,這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更重要的是,與東吳議和,能夠保住劉備這位漢室宗親,對於漢室來說,這可是一件幸事!
劉備恨得直咬牙,荊州如此肥美的一塊土地,沒想到就這樣拱手於人了,劉備心中不捨,但是也沒有辦法。
若是被吳軍再這樣圍困下去,只怕不僅蜀中會亂套,就連自己的性命,也很可能保不住的!
於是劉備說道:“孔明,你做得很好,雖然失去了荊州,但是卻能夠保全蜀中的基業,對於我方來說,卻是利大於弊!既然楊林已經開口了,那麼你便去告訴楊林,說孤已經同意了將荊州九郡送於東吳,只希望東吳以蜀中百姓的性命為重,早一些送來糧食,救我百姓於水火之中。”
劉備說得頗為無奈,但是此時此刻,他也只能任由東吳方面、任由楊林牽著鼻子走了。
割讓荊州一事,無論是對於劉備來說還是對於蜀中的將領來說,都是一件千萬捨不得的事情,但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而諸葛亮,卻並沒有將所有的事情都告知劉備,因為楊林所提出的條件,並非是一個,而是兩個。
這第二個,則是關於諸葛亮自己的,楊林不想諸葛亮再為劉備效力,要讓諸葛亮在柴桑被軟禁五年!
諸葛亮不想在現在告訴劉備此事,他害怕劉備會因為第二個條件,而改變了主意。
若是劉備不打算割讓荊州,那麼這對於蜀中,可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之事,到時候,蜀中百姓生靈塗炭,諸葛亮根本就不忍心看。
為了蜀中一帶的百姓的生死,諸葛亮便不再把自己的安危當一回事,他是信守承諾之人,既然已經答應了楊林,他自然會老老實實的到柴桑城去。
不過那也只是諸葛亮個人的行為了,與吳蜀議和的大局並不相關……
諸葛亮是這樣想的,當吳蜀達成了議和的條件,雙方簽訂了和約,劉備將荊州的土地割讓給了東吳,此時,東吳用來支援蜀中的糧草,就應該運到了。
隨後諸葛亮就藉著東吳的支援,將蜀中一帶的亂象平息了,到了那個時候,蜀中政局穩定,自己再悄然離去,到柴桑赴約。
至於西南方向的反叛,諸葛亮是實在無能為力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