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康,以及東吳的孫仁,蜀中的劉備而已了。
公孫康孤懸海外,倒也不必擔憂,倒是劉備和孫仁兩房,實在令人頭痛。
孤聽聞,現在劉備方的糧食,全是由東吳擔待的,若無了東吳的資助,只怕劉備的蜀中政權將不復存在,因此我方的大敵,正是江東的孫仁,列為臣工,關於攻破江東,你等可有什麼良策?”
雖然曹丕命群臣們集思廣益,但是既然攻擊的目標是東吳,那麼縱然是群臣們心思敏捷,卻也想不出個辦法出來。
其根本的原因,在於大部分的臣工,都參與了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中,曹軍大敗而歸,對於東吳的軍隊。無論是普通計程車卒還是軍隊的將領,都心有餘悸。
所以。要群臣商議出攻破東吳的計策,實際上卻是沒有的。
程昱道:“主公,今日我方與東吳,早已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和約,我方若貿然相攻,只怕會遭到全天下的人所恥笑,而且今時今日,卻並非是出兵的時候。我方才經歷了河間的反叛,元氣大傷,應當抓緊時間修養生息,以圖後事。”
荀攸也道:“主公,微臣聽聞,在長沙之戰中,東吳的一萬騎兵部隊,大破了十萬蜀軍,其軍隊的戰鬥力,根本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等若再以為東吳的軍士只擅長水戰。而不擅長於陸戰和馬戰的話,那麼定然會吃大虧的,因此。微臣以為,在沒有找到東吳軍隊的弱點之前,根本就不宜貿然開戰。”
無論是謀臣還是軍事將領,對於攻打東吳一事,都一再反對,使得曹丕縱然是有進攻東吳之意,卻也是無可奈何。
“那,東吳逾越章法,這又要如何辦理?”
說著。曹丕便在桌上擺出了幾枚由東吳鑄造的貨幣,名字叫做吳幣。
曹魏的官員們。雖然聽說過,但是他們中。卻很少有人親眼看見過吳幣,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吳幣的精良程度,遠超在江北一帶的世面上流通的貨幣,若是真發行到江北來的話,只怕江北的百姓們,都會對吳幣愛不釋手,那麼曹魏一方的五銖錢,又被置於何地呢?
曹丕道:“東吳的孫仁,在送來弔唁信的同時,也送來了這幾枚新幣,說是新幣質量上乘,希望在江北一帶流通,還請魏王恩准。孫仁所說的話雖然謙遜,但是誰都知道,她這分明是在考驗孤的忍耐能力,如此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孤又怎麼能坐視不理呢?”
原來曹丕的憤怒,全在孫仁送來的這幾枚貨幣,如此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曹丕若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怕自己心中也會過意不去。
因此曹丕才會想要征討東吳,東吳亂了章法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原因,曹丕必須為自己接下來的行為掃清障礙。
不過,曹丕要軍隊進攻東吳的事情,最終沒有能夠成行,而他自己所密謀的又一件大事,卻在緊鑼密鼓的運籌著。
建安二十一年,六月。
就在曹丕剛剛接任曹操的位置的三個月之後,曹丕就逼迫漢獻帝禪位,改國號為魏,改元黃初。
興盛了四百年的漢朝,終於走到了歷史的終點。
訊息傳到四方,四方百姓都議論紛紛。
曹丕的行為,雖然是改國異號,但是卻是走的禪讓的途徑,讓天下人都認為,漢獻帝是主動將皇位讓給曹丕的,這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康,並非是被曹丕所逼迫。
因此江北一帶的百姓,對於漢獻帝的退位,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要安安生生的過好自己的日子便可以了。
不過在東吳方面,群臣們卻是議論紛紛。
張昭道:“曹丕倒行逆施,名義上是獻帝禪位,但實際上卻是他所逼迫的,如此不誠之人,怎麼能夠登上九五之位,依老臣之見,應當立即出兵北方,將曹丕從皇位上趕下來,恢復漢家天下,這樣,主公便能成為漢室的大英雄,從此富國榮華享之不盡。”
“……”
張昭的此等建議,孫仁卻無言以對。
張昭畢竟是老臣,他的諸多觀念,顯然是有一些迂腐了,因此孫仁也不好去責備他,而是詢問群臣的意思。
只聽得魯肅說道:“主公,後漢不足以興盛,是因為*滋生,因此,曹丕篡漢,也並不為過,對於天下百姓們來說,能否過上好的日子,才是他們最為關心的,至於坐在龍椅上的人究竟是誰,他們又何必去過問呢?
依微臣之見,我東吳可對此事不聞不問,若劉備想要出兵征討曹丕,那我東吳只管借錢糧於他,任憑劉備和曹丕拼的你死我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