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雖然洗起來有點麻煩,但這樣做有利於環保云云。這位作者大概壓根沒想過,即使不計算他洗手帕的人工成本,難道洗手帕的水不是自然資源嗎?洗手帕用的肥皂、洗衣粉排放出去難道不會汙染環境嗎?如果作者用洗衣機洗手帕,那耗費的電能又是從哪裡來的?難道不是消耗自然資源獲得的嗎?

大學裡年輕人多,每年都要搞拒用一次性筷子、少寄一張賀卡之類的活動。其實,這些人就不考慮一下,如果不用一次性筷子,那筷子就得每次用開水或蒸汽消毒,否則無法保證衛生。但開水或蒸汽還不是要耗費電能或燃料?如此耗費的自然資源及對環境的破壞,和用一次性筷子相比到底孰大孰小,根本就沒人計算過。所謂寄賀卡也是同理,先不去說賀卡並非紙張耗費的大頭,就算用電子賀卡代替,可是發電子賀卡得用電腦,電腦開著得耗電,一般人不會自制電子賀卡,就得到網站下載,那些賀卡網站維持需要更多的電腦和電能,怎麼就從沒有人算過這個賬呢?據英國《衛報》的報道,為了滿足網際網路日益增長的需求,許多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都透過消耗更多的能源並提高成本來提供更加豐富的網際網路內容。每個伺服器都比上一代伺服器消耗更多的電能,並且消耗一度電的成本也越來越高。現在全球網民超過15億人。科學家推測網際網路的能源消耗正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2009年5月6日網易探索轉載英國《衛報》)

我本人是環保主義者,但我反對這些不切實際的口號。比如,若用再生迅速的材料製造一次性筷子(如竹子),就一定比用反覆消毒的筷子不環保嗎?這個道理不是很簡單嘛。

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環保主義者中,不要說學生物出身,就連學理科出身的似乎都很少,多是文人出身。文人思維的特點,同樣也是憤青思維的特點,一是所用論據不講根據,不知從哪裡輾轉道聽途說來的也敢拿來做論據;二是論證過程不講邏輯,文章寫得洋洋灑灑,但常常是論據和結論之間根本不存在什麼因果關係。這些人把文人習氣帶到環保事業中,不知道科學不是寫小說,而需要確鑿的證據和自洽的邏輯。

憤青只知道政治正確,這些問題大概從來沒有進入過他們的思考範圍。憤青就是這樣沒文化又不愛學習還自以為是,實在沒辦法。

憤青是一個大市場(1)

葉楚華:憤青是一個大市場

憤青的情感需求已經催生出一個龐大產業。

一開始,是個別行業眼光獨到的奸商認識到憤青的憤怒隱藏著商機,從1970年代到今天的歷史程序看,最初利用憤青賺錢的行業是明星娛樂業,始作俑者(比較成功的)不在中國,而在美國,是美國的好萊塢。好萊塢立足於世界華人對近現代屈辱歷史的強烈恥辱感,以及對洋人的復仇心理,開發了一個影視明星,這個人就是李小龍。李小龍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單槍匹馬痛打洋人,其中很多是日本人,因為華人對日本人的仇恨最大。李小龍作為一個商品,從經濟學角度看,他的效用在於帶給人虛幻的滿足,透過電影的虛擬畫面,華人觀眾發洩了對包括日本人在內的“洋鬼子”的憤恨,得到滿足。李小龍的電影,滿足了大批愛國憤青,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愛國憤青,生長於七八十年代的華人,都被李小龍在心靈上打上某種烙印。

李小龍的電影,主要是1980年代傳入大陸並廣泛流傳的。李小龍之後,有更多的類似影視明星和影視作品,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人物就是李連杰。李連杰早期的功夫電影,比如《黃飛鴻》、《方世玉》等等基本上承襲李小龍的套路,就是在戲中痛打洋鬼子,這些電影讓憤青的憤怒得到發洩,憤青們去影院或者購買影碟觀看電影,為自己的憤怒埋單,娛樂公司坐收暴利。隨著大陸市場化程序,娛樂產業利用憤青謀取暴利從電影蔓延到電視、流行音樂等領域,幾十年來此類電視劇數不勝數,比如不斷翻拍的《霍元甲》、《陳真》等,流行歌曲方面,從最初張明敏的《中國心》開始,隔幾年就有紅遍大江南北的類似歌曲,比如高楓的《大中國》、劉德華的《中國人》等等。透過滿足愛國憤青的情感需求,娛樂公司賺錢賺到手軟。我會在收入本書的《明星娛樂業是憤青身上的寄生蟲》中專門介紹娛樂業對憤青的利用,這裡暫且打住。

對憤青的利用很快就從娛樂業蔓延到了各行各業,越來越多的奸商樂此不疲地開發相關產品,這裡揀幾個比較突出的談談:

圖書出版業

今年4月,書商推出一本叫做《中國不高興》的書,就屬於此類。雖然此書內容不值一提,但是就其商業操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