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4 / 4)

村裡還有位雲南來的寫小說的,在搞校對,千字三塊。橋那邊還有一幫搞搖滾的,'晚間新聞樂隊',以前都是海淀的混混,富得很,大把大把花錢,自從迷上搖滾後,變得很安分,但也窮了,連把吉它也買不起,他們那把吉它殘破不堪,後來我將我那把'紅寶石'給他們玩……

〃流浪這種現象,實際上我們國家早在20年代就有,那時北大紅樓不就住過沈從文、胡也頻這些人嗎?(毛澤東也來北大打過工呢!)北大一哥們想以圓明園現象為題寫畢業論文,題目報上去,指導老師把它斃了,說20年代那些人是一代大師,今天這幫人不過是盲流不可同日而語。毛利的《流放者歸來》裡,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紐約的格林威治村,那裡房租便宜,有3個地下酒吧間(當時美國禁酒),一幫搞藝術的就在那裡居住,如海明威、菲斯吉拉德、劉易斯還有毛利本人等等,後來許多人成為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我常跟一些哥們兒說圓明園是中國的格林威治村。我不同意'流浪畫家'的叫法,流浪這個詞太輕鬆太浪漫,有些詩人從來沒有流浪過,整天坐在家裡無病呻吟,他們幻想的浪漫就是去流浪。而我們的流浪則是一種'流落',是被迫走到這一步的。很多來過這裡的人,包括村民,覺得畫家們很自在,每天不用上班,還能睡睡懶覺什麼的,其實,這只是外表,精神上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是世界上最大的,他們是精神上的流放者。我特別尊敬他們。我覺得生活方式對藝術觀的影響非常大,那些被國家養起來搞藝術的人,是不會背叛正統觀念的,因為背叛就意味著失去一切。

〃我還有一點感想,覺得北京真不錯,能容忍我們這樣一幫人存在,在別的任何一個城市我們都可能會被趕出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