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這個名字很響亮,與“正人君子”幾乎是同義詞。
在這個名頭下,聚集著一批赫赫有名的正直廷臣,比如顧憲成、高攀龍、錢一本、趙南星、郭正域、葉向高、孫慎行、鄒元標、劉一璟、韓獷、周嘉謨、周朝瑞、楊漣、左光斗等。這樣的正直之士,只要朝中有一、兩個,就夠魏忠賢喝一壺的了,何況在天啟帝之初,他們盤踞了各路要津,深受泰昌、天啟兩代皇帝信任,勢力正盛。甚至史書上有一個成語,似乎就是專為他們而創制的,叫“眾正盈朝”。
東林黨,巍然挺立。看魏忠賢挾起的滔天濁浪,如何能擊垮這正義的大堤!
老奸巨猾的閹豎,也遇到頭疼的問題了。
在這裡,我們先略回顧一下東林黨的來歷。
“東林黨”並不是這個政治集團的自稱,最初,是他們的政敵叫開的。這裡的“黨”,那時也不是一個好詞,其意與“沆瀣一氣”差不多,也就是現代俗話裡的“抱成團伙”。東林黨人當然不能接受這一蔑稱,反譏對方為“邪黨”。但是這一政治集團總要有個名稱,後來的人們習慣了,也就以“東林黨”名之,漸漸地,最初的醜化意義就消失了。
東林黨的得名,源遠流長。追溯到最早,是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與顧憲成有關。
顧憲成,字叔時,號涇陽,無錫涇裡(今無錫縣張涇)人。他家境窮苦,老爹是開豆腐店的,但他人窮志不短,從小以學為樂,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考取進士。入仕途之後,從戶部主事做起,後任吏部文選司郎中。這是個主管官吏遷升、改調的司局級位置。
顧憲成素來直言敢諫,不阿權貴。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有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