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你就和別的同事一樣,只不過是沙灘上的一顆沙子,沒有誰能把你辨認出來。當前職場中很難遇見伯樂,也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現代版故事。在你的能力發揮出來,讓上司看見之前,不要去抱怨上司的“有眼不識泰山”,不要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牢騷滿腹。你必須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價值連城的珍珠。你要卓爾不群,那要有鶴立雞群的資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擊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視和平淡,就很難達到輝煌。所以平時少一些抱怨,多一分努力,當你做出了顯耀的業績之時,老闆自然也就看到了你這顆珍珠,並給你珍珠般的待遇。
有一人對朋友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朋友建議道:“我雙手贊成你的決定!!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那人問:“為什麼?”朋友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還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裡獨當一面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那人聽了覺得非常有道理。在報復心理的驅動下,他開始努力地工作,事遂人願,透過一年的努力,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朋友說:“現在時機到了,要跳趕快行動哦!”那人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只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公司給你的待遇,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才會把你擺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並給予你豐厚的待遇。所以說,與其整天抱怨公司不善於挖掘和重用人才,還不如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去努力;用業績來展現自己的價值給老闆看。
8。低頭也是一種能力
顯規則:人往往會高估自己,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高一籌,尤其是取得一些成績後,更是飄飄然凌駕於別人之上。
潛規則:人要正視自己,摸清自己的深淺,知道天外有天,與人交往要學會在一些場合低下自己的頭,這也是一項重要的能力。
有位心理學家在培訓的時候,做過一項調查:讓在座的100多名學員做一次自我衡量:你的智商是否在這100多名學員中名列前二十名;結果80%的學員選擇了“是”。許多人都習慣於高估自己,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條件比別人優越;常常懷著一種優越感,把自己的心態放得很高。等到碰到挫折後,才懂得反省自己,才知道天外有天。
古時候一個自認為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裡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老禪師的弟子接待他時,他態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配跟我交談?後來老禪師親自接待了他,併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是不停地倒。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您還要往裡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幹嗎還倒呢?”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幹嗎還要到我這裡來求教?這便是“空杯心態”的起源。
一個人如果老是自我感覺良好,活在一個“夜郎自大”的精神世界裡,他除了會故步自封,能力得不到提升外,還會嚴重傷害自己的人際關係。有些職場人士常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超越別人,於是就把心態凌駕於別人之上;以一種俯視的姿態看待同事;工作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同事,當做出點成績時,整天到處吹噓,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的能耐;當擔任了一點職務,或者晉升了一級時,表現得盛氣凌人,對下面的人指手畫腳;有時候甚至感覺自己的能力超越了上司,要獨當一面,上司都指揮不動,常常與上司爭長論短,甚至要求自立門戶。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就算他能力再強,一旦成了自大狂,連對別人尊重的意識都沒有,他註定要失敗。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輕重,知道該低頭時就得把頭低下。
被譽為美國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年輕氣盛的他,昂首挺胸地邁著大步,進門撞在了門框上,迎接他的前輩見此情景,笑笑說:“很疼嗎?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穫。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得低頭。”
無獨有偶,有人問過蘇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你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說:“三尺!”那人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身高五尺,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蒼穹?”蘇格拉底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的確,低頭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