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大概九歲,國際上舉行了一場東西方之間的國際象棋比賽,一個年輕的美國小夥子贏了!我因此對這項活動產生了興趣,我記得當時自己想:“下一個世界冠軍可能就是我!”
我的朋友埃米爾和我開始一起下棋。我們知道走棋的規則,但是遠沒有達到進行戰略佈局的水平。我們定期練習下棋,但兩個人下得都不好。後來我們開始和埃米爾的爸爸下棋。我們輪流和他下,旁觀者仔細觀察雙方的每一步,盡力記下糟糕的招式,並理解好的招式是怎麼走的。埃米爾的爸爸不怎麼講話,他只是下棋。有時我們走了一步臭棋,他就會說:“你想好了要這麼走嗎?”
但除此之外,他不做任何指點,只是讓我們自己來琢磨。他所做的只是貢獻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而透過練習我們的棋藝日益提高。
第五章 父母和孩子一起學著做某事(2)
我們也開始做報紙上的棋題:“三步棋題———三步殺死對方。”我們先分黑白方(埃米爾當黑方,我做白方),然後白方盡力用三步殺死黑方。有趣的是,埃米爾和我從那時直到現在都是水平相當,而他的爸爸現在下得就不如我們了。所以我們才能在小時候就和他爸爸下,並且在技藝提高之後擊敗他爸爸。
我在其他任何事情上的思考和計劃都深受下棋的影響。我從下棋中學到,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想法不要立刻去做,而是要仔細考慮各種不同的選擇,並且預想和比較所有做###產生的後果。
———NCR公司Teradata資料倉儲事業部的技術長斯蒂芬?布羅伯斯特(Stephen Brobst)(譯註:斯蒂芬?布羅伯斯特在美國素有“天才少年”之稱,他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和博士學位,還擁有哈佛商學院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MIT Sloan)聯合MBA學位,被公認為全球資料倉儲技術的先驅。)
並沒有人建議斯蒂芬一直學習下棋,但他的確這麼做了。如果孩子的某種興趣發展成為由衷的熱情,你要鼓勵他繼續下去!如果你打算和孩子一起學習,要使學習內容難度適中。如果太容易了,孩子就容易失去興趣;但如果太難了,孩子會容易感到沮喪,常常產生挫敗感,從而想要放棄。如果你不確定何種難度是適合的,最好從較為容易的入手,這樣孩子會在學習活動中建立起自信心,而你可以在之後逐漸增加學習的難度。
如果在活動進行過程中,你發現難度實在太大了,就停下來,選擇做其他的活動。最好在孩子產生挫敗感而想放棄之前就停止活動。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會舉例教你何時該停止活動,何時該鼓勵孩子繼續進行下去。
讓孩子自己設定學習的速度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調和速度來學習。在學校裡,許多孩子的學習速度並不是自己喜歡的,而是被迫以更慢或更快的速度來學習。因此,能夠有機會按照令自己舒服,而不是令老師或其他成年人舒服的速度來學習,大部分孩子都很高興。沒有人催促他趕上更快的同伴,或者要求他等待更慢的同伴,按照自己的速度進行就像是一種休息。即使孩子的步調太快令你很難跟上,或者孩子的步調太慢挑戰你的耐心,你都要控制自己不進行干預,讓孩子自己設定學習的速度。
提醒孩子只剩十五分鐘能使孩子進入準備停止的狀態,即使他不確定十五分鐘到底有多長時間,他也會明白十五分鐘意味著即將停止,而不是立刻停止。比起父母突然宣佈時間到了立刻停止,有了這一提醒,孩子們的反應要好得多。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正在遊樂園或游泳池中玩得很開心的時候,突然聽到父母喊道:“好了,孩子們,收拾好你的東西,我們現在要走了!”
孩子對於這類突然宣佈的反應經常是尖叫或者持續很久的反抗:“不!不!不!”如果父母能夠讓孩子對離開逐漸做好心理準備(比如說:“我們十五分鐘後走,所以你要想在離開前再去玩一次,最好現在就去排隊。”),孩子們就能更得體地離開,因為這樣他們會覺得自己為離開做了更好的準備,整個活動更由自己控制,而不是完全由父母控制。
父母要適應孩子的學習風格
一旦選定了學習內容,就要調整你自己的學習風格,使之與孩子的學習風格相配合。例如,我們斯馬特一家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特的學習風格。凱特強調形象記憶,喜歡先看別人怎麼做,然後再自己學著做;傑弗是典型的邏輯思維,喜歡在步驟分明的指導下來做;布拉德是實證主義,喜歡“儘管按下按鈕,看看是否管用”;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