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3 / 4)

更以此為藉口號召諸侯討董,他若迎了當今天子,豈非自己扇自己耳光。”

郭嘉一席話,正道出了袁方所想。

天子這塊招牌,我袁方不去搶,你袁紹也不能搶,否則,我寧願自己握在手裡,也不能讓天子為你袁紹所用。

“奉孝,聽你這口氣,似乎也贊成我的意思,不過我記得,先前你我在濮陽縱論時,你好像還力主迎奉天子的。”袁方笑道。

郭嘉灌了口氣,笑道:“此一時彼一時嘛,那時兗州還沒奪下,天子在手還是有用的,如今嘛,把天子請進來,就是個累贅,於將來大不利呀。”

袁方哈哈一笑,田豐和郭嘉兩員心腹謀士,都跟自己思想一致,這讓他心裡有了底。

“不過,我們雖不迎天子,但天子近在咫尺,也得有所表示才是,不能讓其他諸侯從中漁利……”

袁方喃喃自語,若有所思。

正當此時,堂外親軍來報,言是朝廷的使者董昭,已至定陶城外。(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二章 董昭之計

董昭!

一個不算陌生的名字,勾起了袁方腦海深處,關於這個名字的記憶。

袁方記得,歷史上,正是這個董昭,給曹操獻計,將身在洛陽的天子,不動聲色的遷往了許縣,從此定都於許。

可以說,若無此人暗中相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業,未必就能夠實現。

袁方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董昭對漢朝天子,並不怎麼忠誠,是個只看重實力,哪怕改朝換代也無所謂的務實之士。

“此人,或可為我所用……”

袁方腦海中,念頭一生,當即下令備馬,他要親自出城,去迎接這位漢朝使者。

不多時,袁方已率田豐等一眾文武,出得定陶西門,以盛大的禮儀,迎接漢使。

只見一騎徐徐而來,馬上的董昭,手持符節,一副從容不迫。

官禮見罷,袁方拱手笑道:“久仰董公仁大名,鄴城之時未能有所請教,實在很是遺憾,今日總算得見。”

董昭原本為袁紹部下,界橋之役時,臨危受命擔擋鉅鹿太守,阻止了郡中官吏投降公孫瓚之變,可以說為袁紹立下大功。

可惜後來,因袁紹與陳留太守張邈有仇,而董昭之弟又在張邈手下,袁紹因此聽信讒言,欲要治董昭的罪

董昭無奈之下,只得以計脫離袁紹,輾轉進入漢廷做議郎。

說起來,袁方也算跟董昭“共事”過袁紹了。

董昭也一笑。拱手道:“恕昭眼拙,當時實未能看出,原來袁將軍非池中之物,昭才脫離袁紹幾年間,將軍竟已成就今日之勢。”

董昭倒也實話實說,並未奉承袁方。

袁方哈哈大笑,遂與董昭並騎入定陶,將他請入自己的軍府。

入府,董昭先以使節身份,將天子劉協的聖旨。頒由給了袁方。

天子的這道旨意。乃是叫袁方進獻糧草。

今天子雖逃到了洛陽故都,但洛陽自董卓遷都後,已是殘破不堪,洛陽公卿兵馬數以萬計。卻缺衣少糧。困頓不堪。

說白了。這就是天子窮困潦倒,不得已向他這個臣子求糧來了。

體會了聖旨其中意味,袁方也不猶豫。欣然道:“既然天子有旨,那我不日就運送二十萬斛糧草,前往洛陽,公仁以為如何?”

天下諸侯多不把天子放在眼裡,眼看天子落魄潦倒,無視而不見,袁方以區區二十萬斛糧草,就贏得一個尊重天子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董昭眼神微微一動,面露幾分奇色,似乎未料想到,袁方竟然答應的這麼痛快。

袁方見董昭似有話說,便將左右屏退,只留董昭單獨談論。

四下無耳目時,袁方才道:“此間已無外人,公仁有什麼話,不妨直言。”

董昭嘆道:“洛陽四面諸侯環伺,天子給幾家諸侯下旨,都無人肯敬獻糧草,不想袁將軍卻答應得這般痛快,下官不禁為其餘諸侯,感到可惜。”

一句“可惜”,似是話中有話。

“不知公仁這‘可惜’,是指什麼?”袁方試探著問道。

董昭輕咳了一聲,緩緩道:“天子的威信雖然大跌,但大義的名份尚在,我只笑那些諸侯們,送上門來的大義名份都不要,當真是目光短淺,皆非成大事之人。”

董昭這話,明是諷刺其餘諸侯,隱約倒是在贊袁方目光遠大,有成大事的氣度。

袁方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