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4 / 4)

其先唱經題名目,然後對經題進行詮釋,謂之“開題”,再入文正說,正說時先摘誦經文,謂之“唱經”,次就經文解說,次吟詞偈,其場面顯得非常莊重肅穆。

佛經中的意義深奧,加上經詞難懂,這種講經方式漸漸僅在僧尼中實行。

為了讓百姓大眾能夠聽得懂,樂於接受,於是佛徒們藉助一些通俗的手段來講解佛經,稱為“俗講”,演講者常常隨文敷衍,援引故事來增強講解的生動與通俗。

這樣,其在宣講佛經的同時,也起到了娛樂百姓的作用。

李錦燕此時與數尼圍坐一起,其講經說法為輔,主要是一起討論佛經問題。

今天的議題由一尼最先開講,其先唱道: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頭牛,常驅逐水草,隨時諉食。

時有一虎,啖食一牛。

爾時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為?即便驅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盡皆殺之。

凡夫愚人亦復如是。

受持如來俱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慚愧,清淨懺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為?一切都破,無一在者,如彼愚人盡殺群牛,無一在者。

這段話以殺群牛為喻,告誡人們:要想修成正果,須嚴守全部佛門戒條,同時,人們違戒後要懺悔改過,不可重犯。

李錦燕此時已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她聽完此喻,感嘆說道:“此喻雖很淺顯,然大有深意。

我佛如來在菩提樹下獨坐冥想獲得了無上正覺,是為苦、集、滅、道四諦。

由此引申開來,人還要忍辱無垢,慈悲平等。

此牛主以為一戒已破,遂妄殺群牛,接著破戒,殊不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此時廣博仁愛,拋去殺伐之心,即修煉成佛。”

txt小說上傳分享

祿東贊卻婚請親 李道宗河源送女(7)

釋迦牟尼佛的教義根本,是宣講一切皆苦(苦諦),認為人生是苦海,人在生死苦海中輪迴流轉,永無休止。

推究致苦的原因(集諦),其以為業是苦的正因,煩惱是苦的助因。

業有身業、語業、意業三種,煩惱有貪、瞋、痴、慢、疑、見六種,因業與煩惱產生出無數苦果,要斷絕苦果,就必須斷絕業與煩惱。

這樣,修行者才能無障無縛,從輪迴中解脫出來,是為滅諦。

寂滅有道(道諦),道就是達到涅?的道。

佛家修行,以涅?為終極目的,佛教以為永無止境的生死輪迴是極大的痛苦,涅?以後便能擺脫生死輪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