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虐殺失去抵抗能力的戰俘,以圖宣洩之快意。近代戰爭史上,特別是1929年締結與1949年修訂的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國際公約產生以來,世界上再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公然主張虐殺戰俘。而事實上,許多侵略軍卻無意或無法制止下屬對敵方被俘人員的殘酷虐殺。因為幾乎一切軍隊在從事非正義戰爭的時候,都必然會激起被侵略者的憤怒抵抗; 於是又必然會加劇侵略者的瘋狂,虐殺戰俘便成了一切侵略軍隊必然要採用的報復手段。這原是一種普遍現象,是一條不可更易的鐵則。
第66節
中國有句古話: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這本是給被侵略者對付侵略者的常規手段,是被侵略者逼出來的極端行為。但作為明智的反侵略軍隊的領導人,他們決不會慫恿自己的人民和軍隊,對戰俘施行盲目的自發性報復,因為他們真理在握,有充分的自信,透過真理去感化被俘人員中的絕大多數,將敵人變成朋友。
中國人民志願軍用最大的寬容與耐心,用和平與人道的方式,對敵方的被俘人員進行著 這樣的感化。即便在殘酷拼殺付出了巨大傷亡代價的情況下,也堅持用說服教育和紀律約束相結合,嚴格防止滿腔憤怒的指戰員殺害與虐待戰俘。這種在世界戰爭史上堪稱人道主義典範的崇高行為,’贏得了世界人民包括戰俘們的交口讚譽。包括那位高傲的英國皇家陸軍第29旅格羅斯特功勳團團長兼第一營營長卡恩思中校,在遣返前夕也曾感慨道: “中國人改寫了世界戰俘史!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各參戰部隊在進行戰役總結時都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 美軍和僕從軍“好打難俘”。一打敗了他們就拼命逃跑,寧願躲進深山老林餓死凍死,也不肯當志願軍的俘虜。究其原因,就在於不瞭解志願軍的寬俘政策,相信上司們的欺騙宣傳,說中共軍隊如何野蠻,抓住俘虜要割鼻子摳眼珠剖腹挖心。
為了及時擴大志願軍寬俘政策的影響,從政治上瓦解敵軍,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於1950年11月17日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提出建議: 立即挑選一批戰俘放回敵軍陣線。彭總表示贊同,並主張儘量快放和適當多放一些。因為是在國外戰場,為慎重計,此事便由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副司令員鄧華和政治部主任杜平三人聯名,給中央軍委發電報作了請示。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了毛澤東主席的回電: 你們釋放一批敵俘很好,應該快放走,爾後應隨時分批放走,不要請示。
當天,杜平主任就派專人趕到戰俘收容所,挑選了103 名戰俘,其中美軍戰俘27名,南朝鮮戰俘76名。戰俘收容所的工作人員們讓這些戰俘理了發,洗了澡,換上新衣服,還發了路費,晚飯的時候又特地給他們加了幾個菜,臨行前召集全體戰俘開了歡送會。當晚,這批戰俘乘著志願軍的卡車,躲過美軍飛機的轟炸,來到雲山以南的前沿陣地,在志願軍作戰部隊的保護下,全部順利地透過了戰線。
首批被釋戰俘回去後,在國際輿論界產生了巨大反響。第五天,美聯社記者懷特亥和白伶絲就作了公開報道,真實而詳細地敘述了志願軍寬待戰俘的情形,許多報刊競相轉載這一條新聞,為此引起了美國軍事當局的極大恐慌,下令封閉訊息,並對被釋戰俘加以監視。結果,美聯社又將此事作為“連鎖新聞”報道出來: “報界的代表們,被禁止訪問被釋放俘虜或向其攝影,所有軍官都奉命不得洩漏關於釋放的訊息,只說這是‘極端秘密’。”法新社也釋出訊息說: 中共釋放美軍戰俘“使麥克阿瑟下面的一些部門極度不安。……這27名美國戰俘走到任何地’方,都有1 名美國將軍和3 名上校陪著。”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說真話的權利和單獨活動的自由。
第67節
1950年1。1 月25日發起的第二次戰役中,在志願軍強大的軍事壓力和積極的政治攻勢下,美軍和僕從軍“好打難俘”的局面有了比較明顯的改變。第一次戰役俘敵5268名,其中美軍527 名; 第二次戰役俘敵人數就增加到8943名,其中美軍為3254名,其間還出現了百人以上的美軍集體向志願軍投降事例兩起。一起在東線志願軍第九兵團攻殲乾磁開之敵的戰鬥中,美陸戰第1 師中校1 名、少校2 名、美、英、土耳其官兵179 名,南朝鮮官兵53名,日本人3 名,臺灣國民黨軍2 名,帶著75輛汽車與坦克向志願軍投降; 另一起是由黑人組成的美軍第25師步 兵第24團C 連全部官兵148 人,在連長斯坦萊和副連長阿愛考烏斯·杜爾夫的率領下,於西線雲山以南地區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