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1 / 4)

小說:顧準文集 精校本 作者:竹水冷

各企業支部;百貨公司委員會,下面有永安、先施等百貨公司企業支部;益友社支部;保(險業)聯支部;綢布業支部;海關支部;電臺支部;職婦支部等。直屬職委的還有職協(上海職業界救亡協會)黨團和《職業生活》編輯部。

1940年8月,顧準離開上海到蘇南抗日根據地。自1940年至1945年,他的足跡從蘇南、蘇北解放區直至延安。1945年日本投降,自延安回到華東。這期間,他曾先後擔任過中共蘇南路東特委宣傳部長,澄錫虞工委書記,江南行政委員會秘書,蘇北監阜區行政公署和淮海區行政公署財經處副處長。1943年3月去延安,在中央黨校學習。日本投降,1946年1月回到華東後,先後擔任中共中華分局財委委員,淮陰利豐棉業公司總經理,蘇中區行政公署貨管處處長,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上海解放前夕,任青州總隊(接管上海財經工作的一支幹部隊伍)隊長,積極準備接管上海。1949年5月,隨軍回到剛解放的上海。

進入上海以後,面臨的不僅是繁重的接管工作,還有支援全國解放(爾後是抗美援朝)和爭取我國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等遠為艱鉅得多的嚴重任務。這期間,他曾擔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兼稅務局局長,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副部長(兼),上海市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兼)等職。1953年調至北京後,曾先後擔任中央建築工程部財物司司長,洛陽工程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副主任,1956年入經濟研究所(現屬中國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兼),1962年,重返經濟研究所。

從1952年至1974年12月病逝,這22年,對顧準來說,“艱難坎坷,歷盡折磨”這八個字差可描繪。1952年的“三反”運動,他受到了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的錯誤處分;1957年和1965年,又兩次被錯誤地劃為右派分子。1965年9月,當我知道他已經確定將第二次戴上右派帽子,在家裡等待處理的時期,我有很多感想和回憶,曾經寫了下面這首詩:

兄年十有三,稚氣猶未除;

為覓衣與食,獨力負重荷。

老母有所養,弟妹得庇護。

茹苦復含辛,二姊因殤殂。

兄慧驚不殊,少年結碩果。

狼煙彌四野,從此投干戈。

孤燈照慈顏,夜夜守門戶。

黯黯夜深沉,茫茫瞻前途。

殷殷期奮發,得兄助最多。

離別三十載,相聚曾幾度。

漫步古長城,偕遊所獨無。

把盞逢故友,共話傾積愫。

憂患任天下,卓見有明珠。

奈何書生氣,豈能展抱負。

樂乎知天命,期頤養天年。

情在手與足,憫夫上斯言。

詩的意思是明白的,其中有對過去幼年時代歷史的回憶,也有弟兄之間不加掩飾的感情。詩寄出後,沒有反響,保持沉默。不久,文化革命把這件事從我的記憶中徹底掃蕩了,沒有留下一點蹤影。1975年,顧準去世幾個月之後,當我整理他的遺物時,驚異地發現居然被他鄭重其事地抄錄了一遍,而且冠以《贈詩》的標題珍藏起來時,我感到了這裡面蘊含著的對它的感情的份量。我知道,他歷來主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會同意“期頤養天年”這種消沉的調子,然而不忍佛逆我這一番善良的心意,這大概就是他保持沉默而又把它珍藏起來的隱衷,我推想。然而,我進的“斯言”畢竟太遲了,因為距此不久,一場幾乎沒有人能夠抗拒的災難降臨了。在這場滅頂之災中,顧準遭遇了妻死子離的厄運,只剩下煢然一身,1968年4月,妻子汪璧被迫害致死,死後也未能獲見一面。現在,這一切都已成了過去的歷史。不無遺憾的是他在生前未能親自看到對自己的平反昭雪,恢復自己原來的形象。不過,我相信,他對此是會十分坦然的。

“為了追求真理,為了對真理的追求,他獻出了畢生精力和生命,獻出了自己的榮譽和地位,獻出了對同志、乃至對親人的愛,為的只是保留自己的這種追求。”這是他外甥宋德蕃在一篇懷念他的五舅顧準的文章中說的一段話,我覺得以此來概括顧準的一生是確切的,不過分的。

1974年9月,距離他病逝只兩個多月,我(文革中)第二次去北京看他。有一次在紫竹院公園談起往事時,我曾對他說過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並對他加以勸慰,他苦笑了。這時,他的家庭早已不復存在,妻子汪璧早在1968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