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2 / 4)

小說:顧準文集 精校本 作者:竹水冷

些財富,使得不久前從反伊斯蘭哈利發的民族解放鬥爭中崛起的西班牙王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可是這一航海、商業、殖民的偉大成果,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上竟毫無著落。原因何在,我摘錄一段文獻:

西班牙在16世紀初時……存在著大量的自由城市——公社,……等級制的國會依舊保留極大的意義……1519年卡斯提臘國會向國王宣稱:“陛下,你要知道,國王只是領俸給的國家公僕。”……1520年春,卡斯提臘國會對國王提出……(一)[國王]不許離開卡斯提臘(那時查理的西班牙,領土遍全球,1619年兼德國皇帝);(二)禁止黃金出國;(三)撤銷外國人的高階官職。查理拒絕了這些要求。……1520年6月,在卡斯提臘爆發起義,……主要動力是公社城市……1521年起義失敗……查理五世與城市分裂,並和上層貴族聯盟。……馬克思說:“西班牙……貴族政治雖然已趨於衰落,卻沒有失掉它危害性最大的特權,而城市雖已失掉它中世紀的威力,卻沒有獲得現代的意義。”(謝緬諾夫:《中世紀史》,1956年三聯書店版,引馬克思語,見他著的《革命的西班牙》。)

總而言之,野心勃勃的皇帝要世界霸權,把城市當作金鵝,並且還殺鵝取蛋,以至城市既失掉它中世紀的威力,又不具有現代的意義。於是西班牙就一蹶不振,而航海、商業、殖民,對它竟毫無收穫——除今天拉美各國(不包括巴西,那是說葡萄牙語的)說西班牙語以外。

以上三例,都是產業革命以前的。列舉它們,無非說明,市民階級在轉化成為資本家的路途上並不都是成功者,有許多倒下去了。也說明,商業城市,唯有在合適的政治權力和強大的武裝保護下才能長出資本主義來。可是,如果政治權力和軍事力量只以城市為取得征服擴張的財源之所,而不保護它成長的話,那也是長不出資本主義來的。後面這一點,中國人應該是懂得最多的。

2、跟著西歐編年史往下數,數到17、18世紀的時候,就不免接觸到產業革命,並且要問產業革命的背景何在?它何以發生於英國?可是這一來,就接觸到一個問題,究竟我們怎樣給“資本主義”定義?

我本人,作為一箇中國人,對於資本主義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那是指私人所有的,以謀利為目的,採用機器生產和合理經營方法的那種生產方式。我不敢代表全體中國人說話,不過我分析這種觀念的來源,不外(1)工場手工業,咱們中國古已有之,不足為奇;(2)使中國人震驚於資本主義的威力的,最初是船堅炮利,後來是它的“商戰、學戰”的威力(我還清楚記得,我的母校——留雲小學的校歌,開頭的幾句是:“滔滔黃歇浦,汲汲競爭場,商戰學戰較短長。”我學會唱這歌,是在1922年,五四運動後第三年)。究竟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對不對?

我也對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定義作過多年的探索,我發現,他的定義,集中在一點上:

資產階級指佔有生產資料並使用僱傭勞動的現代資本主義階級。(《共產黨宣言》恩格斯附註)

這就是說,凡不是以行東幫工的關係處理僱傭關係,而以僱傭勞動方式,即“無情的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地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關係”的方式處理僱傭勞動的,是資產階級,不論那是工場手工業、農業,還是機器大工業等等。馬克思所以採取這樣的定義,顯然是因為他悲嘆喪失了生產資料的勞動者,被他自己的勞動所異化了——這是他的根本哲學命題,是他的社會主義革命學說的出發點:是他堅決主張社會主義不再存在商品關係(這是他稱之為拜物教的一種關係)和價值範疇的原因。現在讀《原始積累章》,看到他從“農民土地的剝奪”開頭,看到他把鳥一樣的自由勞動者的存在作為資本主義興起的唯一或幾乎唯一的必要條件,在理解了他的學說的“發源地的秘密”(這是馬克思在他的《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評論黑格爾的用語)之後,就不難理解了。

可是,坦率地說,1954年我初次系統讀《資本論》的時候,我對這一點是不懂的。我從字面上理解“自由勞動者”的存在是資本主義創世的必要條件的秘密,我把它對照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我發現,歷史上中國從來不缺少這樣的自由勞動者——那些沒地種、沒飯吃、鋌而走險、當土匪,或者成了朱元璋兵士的農民,難道不是這樣的自由勞動者嗎?這種自由勞動者也曾經成為手工工場的勞動者,范文瀾《中國通史》序言就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