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貢的附庸。此後盟國凡有“叛離”,一律用武力征服,並喪失“獨立”,同盟也就愈來愈變成帝國了。到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時,唯有基俄斯和累斯博斯兩島還“保持獨立”,其他盟國已悉數降為附庸,同盟會議已不召開,同盟金庫已遷往雅典,金庫司庫己成為雅典國家的官職,盟國的訟案要到雅典來審理,同盟己不存在,存在的只是雅典帝國了。
城邦雅典——帝國的中心
現在城邦雅典是帝國的中心了。
我們決不可以把這個帝國中心設想為郡縣制帝國的帝都。所謂雅典帝國,是城邦雅典支配一大批納貢的、在對外政策上聽命於它的盟國,由此形成了一個以雅典為中心的城邦集團。雅典本身仍然是城邦,加盟的各個盟邦也仍然是自治自給的城邦。盟邦作為獨立國家,主權現在不完整了,因為它們不再能夠自行決定它的對外政策。帝國中心的城邦雅典,現在有全權決定這個巨大的城邦集團的對外政策——或者正確一點說,在所謂提洛同盟中,唯有雅典有權獨立決定它的對外政策,而城邦雅典的對外政策,自然而然就是整個雅典帝國的對外政策,同盟邦沒有參與決定的權利,唯有服從雅典決定之義務。此外,帝國內部諸邦之間必須維持和平,一切爭執要服從雅典的裁決。雖然如此,加盟諸邦還各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政體的型別則不免要以雅典為楷模,並非雅典式的民主政體當然是不能存在的。
雅典帝國範圍內納貢的盟邦,每年交納一定數額的貢款之後,它們的公民不再有服兵役的義務。與此相反,城邦雅典現在除其本身的國庫收入而外,還有一筆事實上它可以當作自己的國庫收入來任意支配的盟邦交納的貢賦。希波戰爭後,雅典躍升為希臘世界首要的商業中心,工業和農業也有很大發展,關稅和其他稅收為數巨大,加上這筆貢款,國庫豐裕。由此,由雅典公民組成了這個龐大帝國的武裝部隊,公民軍在服役期間是領薪餉的,城邦雅典成了“戰士共和國”了。又,城邦雅典既是帝國的中心,有許多帝國範圍的行政事務與司法事務要由它來處理,這些事務都成了雅典城邦的事務,雅典於是發展起來了一大批有報酬的公職。
值得注意的是,城邦雅典並不是透過特權的貴族階級或者組織行政官僚機構來履行它的領導帝國的職能的,相反,在它作為帝國中心的期間,充分發揚了城邦以往的民主傳統,在帝國存在的短短時期中,雅典民主竟然達到它的極盛時代——事實上這也是城邦希臘的極盛時代;史家通稱的伯裡克理斯民主,就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大爆發以前的30年間。
城邦自治與民族統一的矛盾
讀者大概早已意識到,“自治自給”、“分裂繁殖”的城邦,在外敵侵犯面前實在缺乏抵禦力量,而提洛同盟…雅典帝國實在是在反對波斯戰爭中誕生成長起來的,是文明迅猛發展的希臘世界的民族統一的唯一可以寄託的力量。四、五個世紀以來,希臘人在“自立門戶”的精神下殖民於東西南北,形成了經濟、文化、語言、宗教上一致的一個大民族,吸收了古代東方文明,以躍進的速度把它的文明提高到古代世界所不知道的高度。可是,在強大的東方帝國武力侵略面前,幾乎面臨滅頂之災。現在它經歷了希波戰爭的嚴峻考驗,勝利地透過了這個考驗,瞻望未來,要順利地發展希臘文明,實現民族統一是唯一可走的道路,提洛同盟-雅典帝國結集了希臘世界最大部分的力量,它以鮮明的反波斯的旗幟與不斷勝利的戰績,把原先愛奧里斯,多里安兩個並非伊奧利亞系統的海外諸城邦都集合在一個同盟之內,最初這個同盟是鞏固的。這個同盟雖然還遠沒有達到統一整個希臘世界的程度,這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指望它逐步發展,實現民族統一。當然,在提洛同盟-雅典帝國成立以前,希臘本土已經有了好幾個結集若干城邦在一起的集團,這裡有以斯巴達為首的拉凱戴孟同盟,有以提佛為首的彼奧提亞同盟,有特薩利亞以四個“州”組成的聯邦。然而,後兩者在反波斯戰爭中“米地化”①了,而且力量較小,一時沒有“領袖群倫”的資格。斯巴達及拉凱戴孟同盟,成立了200多年,一直是公認的希臘盟主,但是它在反波斯戰爭中所蒙受的犧牲和所作貢獻都不如雅典,戰爭後期,實際上不再參戰,不久又因國內農奴的起義而大為削弱。拉凱戴孟同盟中主要的海權國家科林斯的殖民和商業利益偏在西方(西西里和“大希臘”),它本身在希臘本土上的安全又必須依靠斯巴達拉凱戴孟同盟,它對拉凱戴孟同盟的對外政策有巨大的影響力量,此時它在“東方希臘”有意識地採取了退讓政策,對於雅典霸權並不採取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