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後裝備這東西就是這樣的矛盾,太先進的裝備要保密,雖然一線部隊需要卻無法及時,林俊坐在現在的位置,更能理解為什麼後世的蘇聯出口的t72坦克都是簡裝版。
第一批一萬套ak47已經生產出來~部隊,以後等內務部佇列裝完畢才會提供給各集團軍的‘精’銳部隊,還是小批次的試用。倒是那些摺疊託的倒是先全部裝備騎兵部隊,但都是位於中亞和西伯利亞的騎兵,一切都是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在執行。
對於斯大林的考慮林俊理解,就是在真正的大戰前一支ak47也不能流失出去,一旦德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得到一支,那結果就不好說了!只要中央刻意的封鎖,保密個兩三年(從技術上)是不成問題,要知道歷史上蘇聯就是把ak47的秘密很好的保裝,別的國家知道蘇聯的這種新式自動步槍,但‘性’能是一無所知。
和平時期能夠保密,但明年就會爆發的北方衝突怎麼去應付?芬蘭人可是裝備了衝鋒槍的,而中央又不會允許參戰部隊使用ak
兩天前捷格加廖夫和格奧爾吉…謝苗諾維奇…什帕金送來了一支前段時間兩人共同設計的衝鋒槍樣品,林俊一看就說:“***沙。”
由於原有的ppd衝鋒槍生產線還在,而手槍彈的儲存和生產量是個天文數字,要是隻提供給軍官的手槍使用,那就是五十年也用不完。按照斯大林的意見設計師們搞了個後備方案,就是林俊眼前的這隻衝鋒槍。
眼前的衝鋒槍可是說是生產工藝最為簡單的武器,加工和裝配工藝要求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簡直就是用衝壓機械直接給砸出來的,但再這麼簡單也還是支衝鋒槍,就是林俊記憶中的ppsh,‘性’能比原有的ppd34要可靠的多,更不用說工藝簡單至極。
現在伊熱夫斯克的兵工廠正在全力製造ak47然是委託一家原本生產民用金屬製品、去年才被列入軍工體系的小五金廠試製的:一家原本製造鐵壺、脫粒機的小廠在補充了少量的淘汰裝置和槍械學徒工後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可見這支衝鋒槍生產工藝的簡單。
35發彈匣和71發彈鼓供彈,火力強為一線部隊的主力裝備,但設計師們背後稱它為“煙霧彈”,因為它的使命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作為ak47的掩
“量產10萬套,還有,ak47第一批次產完畢後就按照你們的改進製造。”
捷格加廖夫在設計新式班用機槍的同時,將一支ak47‘弄’成了直託,結果‘射’手更容易把握連‘射’的準確‘性’;為了克服點‘射’槍口往左上方上跳的‘毛’病,把槍口部加05厘米,延伸部左上角缺空一塊,成了個防跳器,改進後的ak47彈道完全和原也能打得更準,設計師就壯著膽子拿給林俊看。
“這個設計很好,小改進就提高了‘性’能。”
捷格加廖夫把樣槍給林俊看是冒風險的,要是林俊一個不高興,那他可能會吃不了兜著走,還好林俊算開明,認同了這隻ak47與akm的結合體。再說按照設計師的意見,如果將來時間不允許增加“挖缺口”的工藝,直接使用原有槍管就成,而直託的生產沒有影響工時。
現在生產的ppsh將全部裝備第7、第8第11集團軍,為的就是應付明年和芬蘭人的戰爭:一個過度產品,有點像後世西‘蒙’洛夫半自動步槍,但又不是後備設計,就是“煙霧彈”。。
原來林俊辦公桌上的ppsh可是蘇維埃陸軍的主力裝備,產量超過萬支,而現在只能成為“煙霧彈”,不知道是可悲還是慶幸。既然有了ak47,,,備發揮餘熱,不然會引起‘混’‘亂’。5套衝鋒槍,專用於對付芬蘭人應該足夠了。
。。。
第一百七十六章 重炮
問題就在面前:芬蘭人防線上地多處據點具估計很多工事地堡的正面鋼筋‘混’凝土厚度超過2,而很多工事的頂蓋152米榴彈炮的炮彈根本啃不動,就是203米的重型炮彈也能抵擋一兩發!
卡累利阿地區的地形適合轟炸機部隊行動,但芬蘭人的工事頂蓋一般都能抵禦一枚250斤級別的航空炸彈地直接命中(二戰時一般情況下,相同重量炮彈的穿透力和破壞力遠大於航空炸la'這裡命中速度佔了決定‘性’作用——想直接命中點狀目標,空中力量只能指望俯衝轟炸機低空投彈,而賦予炸彈的速度是無法和大角度曲‘射’落下的大口徑炮彈相比地,雖然炸彈的裝‘藥’量一般都多於等重量地炮彈。而高空轟炸雖然也能達到差不多穿透效果,但命中率可憐的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