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巧合。
德國步兵使用的配有超口徑彈頭的戰鬥手槍,是目前德**工部‘門’開發的一種比較有特‘色’的反裝甲、反步兵曲‘射’武器。從歷史的角度看,它同“槍榴彈”的概念有相同之處,更又有不同點,更靠近“榴彈發‘射’器”的範疇。
“槍榴彈”一般在戰鬥步槍上用空包彈發‘射’,而這“戰鬥手槍”和它的***是專用而且“合成”的,本身就具備“發‘射’功能”。
而且據林俊所知,一般世界上也把它們當做“榴彈發‘射’器”的始祖。
德軍早在一九二八年就裝備了一種由沃爾特公司設計的重13公斤的訊號槍,當然該槍只能發‘射’訊號彈,只是單一功能訊號槍,功用同世界其他國家軍隊中的“同行一樣”,沒什麼特別。
德國的訊號槍採用槍身折轉式裝填,稍後出現的改進型使用了輕金屬,全重減到了078公斤,並且能夠被作為特種手槍來使用。
因為改型槍在基型槍的槍管內又嵌入了一根內徑二十三毫米、有五條‘陰’膛線的槍管,這樣一來,原本作用單一的訊號槍就成為了戰鬥手槍。
這兩種槍的瞄準裝置都很簡單,透過一個簡單的表尺來確定‘射’角,外形尺寸也差不多,全長都是245厘米,槍管長155厘米。
供戰鬥手槍使用的槍彈,除了訊號彈外,最初還有訊號槍榴彈:彈長125厘米,內裝三十克**。可以作為槍榴彈用,但對人員和其他目標的殺傷效果都極其有限。
不過很快德**工部‘門’就為戰鬥手槍研製了新型的***,這類新型彈其實就是在手榴彈彈體地基礎上加裝了一根與戰鬥手槍口徑相符的的‘插’入導杆,被稱作拋‘射’物。
該類彈的最初型號是wurfkoerper358lp。其彈頭用地就是長柄手榴彈(“土豆杵子”)的彈頭,但這種彈太重,以至於影響到‘射’程。
接下來的型號是wurfkoerper361lp,特點是在導杆的前端裝有卵形手榴彈。這種彈比wurfkoerper358lp要實用得多,但在彈頭的飛行穩定‘性’上還略顯不足。
進一步地改進方案是將‘插’入導杆改為包鋼套木柄。發‘射’後木柄脫離,彈頭透過尾部的鋼套管穩定。這樣一來。wurfkoerper361lp地彈頭飛行穩定‘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間,共生產了二十六萬一千七百八十八枚
在明斯克,德軍空投了部分這種武器,以求幫助提高被圍德軍的巷戰爭奪能力。但一樣武器沒法改變被圍部隊的命運。
不過德國地戰鬥手槍還是引起了紅軍的注意,只是將其歸為了一種“奇怪的槍榴彈”範疇,而這會蘇聯自己也在研製槍榴彈,所以並沒有在紅軍前線和裝備部引起多大重視。
德軍的wurfkoerper361lp重0325公斤,全長224厘米,初速40秒,最大‘射’程八十五米。後期改用塑膠導杆全長減少為218厘米。最大‘射’程提高到約一百米。
除了榴彈。隨著戰爭的進行,德**工部‘門’還為戰鬥手槍開發過幾種反裝甲***:第一種反坦克彈是326…lp型拋‘射’爆破彈(ron326lp)。簡寫作wk326lp。
該彈結構比較複雜,彈尾有四個穩定尾翼。其初速為72米秒,最大‘射’程可達四百米,但彈頭裝‘藥’僅為十二克,實際的反裝甲能力相當有限。lp(dn,空心裝‘藥’)在反裝甲能力上稍好些,其尾部結構上與wk326lp類似,但彈頭重增大到180克。使用空心裝‘藥’技術,內裝二十二克黑索金**,可擊穿五十毫米厚的裝甲,初速為60米秒,最大‘射’程三百米。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間,wk326lp和wk326hl/lp一共生產了四十萬二千三百九十五枚。這種武器紅軍也已經有所繳獲,只是林俊不知道而已沒人認為這會重要到需要通報副統帥。
由於那些榴彈在三百米左右距離上地命中‘精’度實在不盡人意,因此戰鬥手槍在德軍中被認為是一種無效地反坦克武器,但wk326hl/lp彈的空心裝‘藥’彈頭卻實實在在能擊穿五十毫米厚地裝甲,因此德**工部‘門’依然在為空心裝‘藥’彈頭配裝各種各樣的彈尾。
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據林俊所知,後來還出現了42…型反裝甲拋‘射’彈
這種彈有一個裝60克**地空心裝‘藥’彈頭,可擊穿80毫米厚的